基于GIS的黑河市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森林生物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森林碳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GIS技术在碳储量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收集 | 第25-3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30页 |
·地理位置 | 第25-26页 |
·气候 | 第26-27页 |
·土壤特征 | 第27页 |
·资源状况 | 第27-28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8-30页 |
·数据收集 | 第30-33页 |
·样地设置 | 第30-31页 |
·解析木的选取、测定 | 第31-32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土壤调查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碳储量密度计算 | 第34-57页 |
·黑河市主要树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 第34-38页 |
·建模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34页 |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 第34-36页 |
·模型的拟合结果 | 第36页 |
·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 第36-38页 |
·森林生态系统含碳率计算 | 第38-49页 |
·乔木层植被含碳率计算 | 第38-43页 |
·林下层植被含碳率计算 | 第43-45页 |
·木质残体含碳率计算 | 第45页 |
·凋落物层植被含碳率计算 | 第45-48页 |
·土壤含碳率计算 | 第48-49页 |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碳储量密度 | 第49-56页 |
·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49-50页 |
·乔木层生物量及碳储量密度 | 第50-53页 |
·林下层生物量及碳储量密度 | 第53-55页 |
·土壤层碳储量密度 | 第55页 |
·黑河市生态公益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 第57-69页 |
·不同坡向上碳储量分布特征 | 第57-59页 |
·不同坡向上乔木层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57-58页 |
·不同林分类型在坡向上的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58-59页 |
·黑河市不同坡向上的乔木层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59页 |
·不同坡位上碳储量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不同坡度上碳储量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不同坡度上乔木层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60-61页 |
·不同林分类型在坡度上的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61-63页 |
·黑河市不同坡度上的乔木层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63页 |
·不同海拔高度上碳储量分布特征 | 第63-66页 |
·不同海拔上乔木层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63-64页 |
·不同林分类型在海拔上的碳储量分布规律 | 第64-66页 |
·黑河市不同海拔高度上的乔木层碳储量的分布规律 | 第66页 |
·碳储量与立地因子的关系 | 第66-68页 |
·碳储量与立地因子的回归方程 | 第66-67页 |
·碳储量与林木、立地因子的回归方程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黑河市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 | 第69-92页 |
·不同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 | 第69-82页 |
·ArcGIS空间插值方法概述 | 第69-71页 |
·数据处理及探索 | 第71-74页 |
·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的半变异模型比较 | 第74-75页 |
·协同克里格插值法的半变异模型比较 | 第75-77页 |
·最优空间插值方法的选择 | 第77-82页 |
·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 | 第82-90页 |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碳储量分布 | 第82-83页 |
·不同龄组碳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 第83页 |
·不同坡向上的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 | 第83-84页 |
·不同坡度上的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 | 第84-86页 |
·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碳储量动态变化 | 第92-110页 |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年均碳储量密度变化 | 第92-95页 |
·数据整理 | 第92页 |
·黑河市重点公益林年均碳储量密度变化统计 | 第92-94页 |
·黑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碳储量密度动态分析 | 第94-95页 |
·基于GIS的碳储量动态变化分布图 | 第95-99页 |
·黑河市乔木层年均碳净增量分布 | 第96页 |
·黑河市枯倒木年均碳储量分布 | 第96-97页 |
·黑河市采伐木年均碳储量分布 | 第97-98页 |
·黑河市进界木年均碳储量分布 | 第98-99页 |
·不同林分类型碳储量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99-109页 |
·白桦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特征 | 第99-102页 |
·软阔混交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特征 | 第102-104页 |
·硬阔混交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特征 | 第104-107页 |
·柞树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特征 | 第107-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