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人文素质概念的界定第9-11页
  1-2-1 人文第9页
  1-2-2 素质第9-10页
  1-2-3 人文素质第10-11页
 §1-3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与特点第11-13页
  1-3-1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第11-12页
  1-3-2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第12页
  1-3-3 工科院校与其他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同第12-13页
 §1-4 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第13-14页
  1-4-1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内涵第13页
  1-4-2 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第13-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2-1-1 国内外关于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第15页
  2-1-2 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2-2 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预案的构建第16-18页
  2-2-1 构建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第16-17页
  2-2-2 构建评价体系及应用的实施步骤第17-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第19-28页
 §3-1 构建指标体系框架第19-25页
  3-1-1 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的确定第19-23页
  3-1-2 评价体系二级指标与考察点的确定第23-25页
 §3-2 评价体系各维度要素权重的确定第25-27页
  3-2-1 层次分析法第25页
  3-2-2 人文素质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第25-26页
  3-2-3 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应的权重第26-27页
 §3-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应用第28-36页
 §4-1 调研问卷的设计第28-30页
  4-1-1 调研问卷设计所遵循的原则第28-29页
  4-1-2 调研问卷设计概况第29-30页
 §4-2 调研问卷的回收与统计第30-31页
 §4-3 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实测结果统计分析第31-35页
  4-3-1 道德素质实测结果第31-32页
  4-3-2 法律素质实测结果第32-33页
  4-3-3 文化素质实测结果第33-34页
  4-3-4 审美素质实测结果第34页
  4-3-5 环保素质实测结果第34-35页
  4-3-6 政治素质实测结果第35页
 §4-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6-40页
 §5-1 当前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37页
 §5-2 导致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第37-38页
 §5-3 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第38-39页
 §5-4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继续研究的方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 1: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咨询表第42-43页
附录 2: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第43-45页
附录 3: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附评分标准)第45-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党的先进性教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态效应的抑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