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我国县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依据 | 第15-21页 |
(一) 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特点 | 第15-17页 |
1. 公共产品的定义 | 第15页 |
2. 公共产品的特征 | 第15-17页 |
(二) 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责任 | 第17-18页 |
(三) 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 | 第18-21页 |
1. 县级政府经济建设职能的定位 | 第18-19页 |
2. 县级政府监督市场运行公平公正监管职能的定位 | 第19页 |
3. 县级政府对社会有效管理职能的定位 | 第19-20页 |
4. 县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职能 | 第20-21页 |
二、我国县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供给的状况 | 第21-27页 |
(一) 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缺失 | 第21-22页 |
(二) 公共产品供给缺位 | 第22页 |
(三) 公共产品供给错位问题严重 | 第22-24页 |
(四) 公共产品结构失衡状况严重 | 第24-25页 |
(五) 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低下 | 第25页 |
(六) 公共产品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损害 | 第25-27页 |
三、外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35页 |
(一) 日本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27-28页 |
1. 加大投资力度环节资金问题 | 第27页 |
2. 重视农业立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 第27-28页 |
3. 充分发挥农协组织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中的作用 | 第28页 |
(二) 泰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28-29页 |
1. 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28页 |
2. 加大普及农业职业技术的教育面 | 第28页 |
3.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 第28-29页 |
(三) 印度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29-30页 |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基础农业的发展 | 第29页 |
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力度 | 第29页 |
3. 扩大电信的服务范围,并实施监管 | 第29页 |
4. 加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力度 | 第29-30页 |
(四) 韩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30-31页 |
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 第30页 |
2. 加大农协组织力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0页 |
3. 加大培训力度,注重整体素质提高 | 第30页 |
4. 加大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民收入 | 第30-31页 |
(五)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5页 |
1. 加强巩固农村的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 | 第31页 |
2. 公共产品建设取决于投资的力度 | 第31-32页 |
3. 强调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型 | 第32页 |
4. 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组织,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协会的作用 | 第32-33页 |
5. 加大社保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待遇 | 第33页 |
6. 政府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第33-35页 |
四、对我国县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建议及对策 | 第35-41页 |
(一)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实行多元化公共产品的供给 | 第35-36页 |
1. 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起主导地位的财政资金 | 第35-36页 |
2. 主要来自于农村集体社区的资金 | 第36页 |
3. 个人、企业和银行的资金 | 第36页 |
4. 其它措施 | 第36页 |
(二) 有效划分事权与财权,改善层级推诿现象 | 第36-38页 |
1. 中央政府的专有职责 | 第37页 |
2. 基层政府的专有职责 | 第37页 |
3. 中央和地方基层政府的共有职责 | 第37-38页 |
(三) 完成统筹城乡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第38-39页 |
1.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 | 第38页 |
2. 保持公平、公正、统一的原则 | 第38-39页 |
(四) 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监督机制 | 第39-41页 |
1.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39页 |
2. 建立完善综合的治理绩效考核机制 | 第39页 |
3. 加大对财政支付过程的监督力度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