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直村布朗族蜂桶鼓舞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视角
附图 | 第1-5页 |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30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11页 |
(二)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30页 |
1、布朗族与文化 | 第12-22页 |
2、布朗族的蜂桶鼓舞 | 第22-23页 |
3、民族学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3-30页 |
一、布朗族蜂桶鼓舞的生成环境 | 第30-46页 |
(一) 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 | 第30-33页 |
1、双江县概况 | 第30-32页 |
2、邦丙多概况 | 第32页 |
3、大南直村概况 | 第32-33页 |
(二) 生计方式与经济生活 | 第33-34页 |
(三) 民族源流 | 第34-42页 |
(四) 传统文化 | 第42-46页 |
二、布朗族蜂桶鼓舞的内涵解释 | 第46-61页 |
(一) 蜂桶鼓舞的起源与民间故事 | 第46-53页 |
(二) 不同场域下的蜂桶鼓舞 | 第53-55页 |
(三) 蜂桶鼓舞的文化表征 | 第55-61页 |
三、蜂桶鼓舞所依托的节日——插花节 | 第61-65页 |
四、蜂桶鼓舞的文化功能 | 第65-69页 |
五、蜂桶鼓舞作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 第69-84页 |
(一) 蜂桶鼓舞的传承与保护 | 第69-77页 |
(二) 不同话语下的蜂桶鼓舞 | 第77-82页 |
(三) 他者眼光下的蜂桶鼓舞 | 第82-84页 |
六、结语:蜂桶鼓舞与非遗保护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一 | 第92-95页 |
后记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