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公正美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现实意义的呼唤 | 第8页 |
| ·理论探索的要求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公正的内涵综述 | 第9-10页 |
| ·教师公正思想综述 | 第10-13页 |
| ·古代教师公正思想 | 第11页 |
| ·近代教师公正思想 | 第11-12页 |
| ·现当代教师公正思想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教师公正美德的概述 | 第15-22页 |
| ·教师美德 | 第15-17页 |
| ·何谓美德 | 第15-16页 |
| ·教师美德的内涵 | 第16-17页 |
| ·公正美德 | 第17-19页 |
| ·公正的内涵 | 第17-18页 |
| ·公正的类型 | 第18页 |
| ·公正美德 | 第18-19页 |
| ·教师公正美德 | 第19-22页 |
| ·教师公正美德的内涵 | 第19-20页 |
| ·自律性 | 第19-20页 |
| ·非个体性 | 第20页 |
| ·实践性 | 第20页 |
| ·教师公正美德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 ·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形成良好教育环境 | 第20页 |
| ·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 第20-21页 |
| ·有利于学生公正观的形成,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教师公正美德与一视同仁 | 第22-28页 |
| ·“一视同仁”与公正 | 第22-23页 |
| ·公正的两种价值取向 | 第22页 |
| ·“一视同仁”是公正的平等价值取向 | 第22-23页 |
| ·“一视同仁”与教师公正美德 | 第23-25页 |
| ·教育中的“教师歧视”现象 | 第23-24页 |
| ·“一视同仁”是教师公正美德的基本修养 | 第24-25页 |
| ·教师如何做到“一视同仁” | 第25-28页 |
| ·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地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 第25-26页 |
| ·感情中立—“一视同仁”地评价每个人学生 | 第26页 |
| ·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教师公正与因材施教 | 第28-34页 |
| ·“因材施教”与公正 | 第28-29页 |
| ·“因材施教”的内涵分析 | 第28页 |
| ·“因材施教”是公正的自由价值取向 | 第28-29页 |
| ·“因材施教”与教师的公正美德 | 第29-31页 |
| ·个体的差异性 | 第29-31页 |
| ·学生的智力差异 | 第30页 |
| ·学生的发展水平差异 | 第30页 |
| ·学生的性格差异 | 第30-31页 |
| ·“因材施教”是教师公正美德的最高修养 | 第31页 |
| ·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 第31-34页 |
| ·“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 第31-32页 |
| ·个体内差异评价观 | 第32页 |
| ·“因材施教”的师生交流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怎样培养教师的公正美德 | 第34-40页 |
| ·健全教师公正美德的相关制度 | 第34-35页 |
| ·公正是教师的职业规范 | 第34-35页 |
| ·加强教师公正职业规范的制度措施 | 第35页 |
| ·加强对教师公正美德的考评 | 第35-37页 |
| ·评价主体多样化 | 第36-37页 |
| ·评价标准明确化 | 第37页 |
| ·评价结果合理化 | 第37页 |
| ·促进教师的公正德性修养 | 第37-40页 |
| ·加强教师个人品德修养是培养公正美德的前提 | 第38页 |
| ·培养正确的公正观是践行公正教育行为的基础 | 第38-39页 |
| ·教育实践是教师公正美德养成的根本途径 | 第39-40页 |
| ·提升个人教育素养 | 第39页 |
| ·注重教育过程,树立公正的教育评价观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