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可研阶段局部方案比选评价方法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11-12页 |
·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评价方法优选 | 第13页 |
·建立比选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3页 |
·分析指标间的相对权重 | 第13页 |
·实例验证 | 第13-14页 |
·本论文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可研阶段局部方案比选简介 | 第15-29页 |
·几种典型的局部方案比选 | 第15-19页 |
·局部线路走向比选 | 第16页 |
·站位比选 | 第16-18页 |
·联络线比选 | 第18-19页 |
·目前常采用的比选方法 | 第19-23页 |
·技术经济评价法 | 第19-20页 |
·综合评价法 | 第20-23页 |
·目前比选方法存在的缺点 | 第23页 |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简介 | 第23-29页 |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24页 |
·步骤和方法 | 第24-27页 |
·选取层次分析法的原因 | 第27-29页 |
3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局部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63页 |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9页 |
·评价指标的总分类 | 第29-30页 |
·评价指标的细分类及量化 | 第30-60页 |
·成本费用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30-38页 |
·环境影响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38-45页 |
·经济影响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45-49页 |
·社会影响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49-54页 |
·施工难度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54-56页 |
·运营舒适度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56-59页 |
·旅行速度指标分类及量化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4 建立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局部方案比选评价模型 | 第63-79页 |
·局部方案比选评价模型的研究 | 第63-77页 |
·线路走向比选 | 第63-69页 |
·站位比选 | 第69-75页 |
·联络线比选 | 第75-77页 |
·局部方案比选应用过程的研究 | 第77-78页 |
·确定方案层对指标层的取值 | 第77-78页 |
·确定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总权重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实例——成都地铁10号线红牌楼南站站位比选 | 第79-91页 |
·工程概况 | 第79-82页 |
·成都工程地质环境 | 第79-80页 |
·10号线全线概况 | 第80-81页 |
·10号线一期概况 | 第81-82页 |
·牌楼南站周边分析 | 第82-83页 |
·站址周边情况 | 第82页 |
·车站功能及形式 | 第82页 |
·车站周边控制点 | 第82-83页 |
·红牌楼南站比选方案介绍 | 第83-85页 |
·侧式站前折返方案 | 第83-84页 |
·岛式站前折返方案 | 第84-85页 |
·牌楼南站比选分析 | 第85-89页 |
·站位比选结构模型 | 第85-87页 |
·方案层取值及相对权重 | 第87-88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88页 |
·方案优选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全文总结 | 第91-92页 |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作者简历 | 第95-9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