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概述 | 第14-20页 |
·微梁传感技术的工作模式 | 第16-17页 |
·微梁自由端偏转读出方式 | 第17-20页 |
·微悬臂梁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化学方面 | 第20-23页 |
·生物方面 | 第23-26页 |
·纳米技术在微梁传感研究领域的研究 | 第26-2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微悬臂梁生化传感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29-44页 |
·引言 | 第29页 |
·光电位置敏感器工作特性的研究 | 第29-33页 |
·四象限仪探测微梁偏转原理 | 第30-31页 |
·激光光斑性质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 第31-32页 |
·背景光和暗电流对系统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微悬臂梁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33-35页 |
·流动池的设计 | 第33-34页 |
·蠕动泵流动速度的优化 | 第34-35页 |
·微梁传感实验环境的建立 | 第35页 |
·微梁系统光路在测量溶液浓度的分析及新装置的设计 | 第35-43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理论分析 | 第36-40页 |
·实验验证及讨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微悬臂梁免疫传感实验研究 | 第44-77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微梁传感研究谷胱甘肽转硫酶抗原抗体特异结合 | 第45-50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利用巯基化抗体修饰微悬臂梁对不同分子的检测 | 第50-63页 |
·引言 | 第50-52页 |
·4 ELISA 对比实验 | 第52页 |
·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检测 | 第52-56页 |
·重金属离子—铜离子的检测 | 第56-59页 |
·植物激素—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检测 | 第59-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3页 |
·巯基化二抗修饰微梁对乙基对硫磷的检测 | 第63-68页 |
·引言 | 第63-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不同修饰方法对微悬臂梁免疫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影响 | 第68-75页 |
·引言 | 第68-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微悬臂梁阵列的设计与实现 | 第77-88页 |
·引言 | 第77-79页 |
·CCD 读出方式的微梁阵列传感光路的搭建 | 第79-82页 |
·引言 | 第79页 |
·散焦成像式光路设计 | 第79-80页 |
·光路分析 | 第80-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页 |
·单片机控制时序激光照射2 阵列微梁的研究 | 第82-87页 |
·引言 | 第82页 |
·微梁阵列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82-83页 |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83-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完成的工作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