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6-2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6-27页 |
第2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7-36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产权理论 | 第27-28页 |
·政府双重职能分离理论 | 第28-29页 |
·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 | 第29-30页 |
·政府失灵理论 | 第30-31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职能定位 | 第31-33页 |
·划分权责职能 | 第31-32页 |
·资源配置与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 第32页 |
·风险规避职能 | 第32-33页 |
·激励与监督约束职能 | 第33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预算之间的关系 | 第33-36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的关系 | 第33-34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保基金预算的关系 | 第34-35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企业财务预算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实践及成效—以上海市为例 | 第36-42页 |
·上海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确立过程 | 第36-37页 |
·上海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实践 | 第37-38页 |
·上海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37-38页 |
·上海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特点 | 第38页 |
·上海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38-42页 |
·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独立地位 | 第39页 |
·强化了国资委的权力与地位 | 第39页 |
·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 第39-40页 |
·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 第40-42页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缺乏完备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 第42页 |
·相关管理关系尚未理顺 | 第42-43页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关系尚未理顺 | 第42-43页 |
·部门分工不明确 | 第43页 |
·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实现规范化 | 第43-45页 |
·国有资本经营的收益管理有待加强 | 第45-46页 |
·缺乏完备的预算监督机制 | 第46-4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建议 | 第47-55页 |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 第47-48页 |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 第48页 |
·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专项法律 | 第48页 |
·理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制,明确编制层次和部门分工 | 第48-50页 |
·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预算的有效衔接 | 第48-49页 |
·确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模式 | 第49页 |
·明确管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分工,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 | 第49-50页 |
·促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 第50-51页 |
·实现会计制度的规范化 | 第50-51页 |
·实现预算科目的规范化 | 第51页 |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 | 第51-52页 |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预算监督体系 | 第52-53页 |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设 | 第53-55页 |
·清晰国资委与其出资企业的责权边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第53页 |
·建立健全预算管控体系 | 第53页 |
·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