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铜基多元半导体材料薄膜太阳电池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太阳能与太阳能电池简介第10-12页
    1.2 铜基多元半导体材料特点第12-14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第16-30页
    2.1 太阳光谱与光伏效应第16-17页
    2.2 pN型异质结电池器件理论第17-24页
        2.2.1 异质结能带分析第17-19页
        2.2.2 异质结光电特性第19-22页
        2.2.3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基本参数第22-24页
    2.3 吸收层梯度带隙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概念第24-26页
        2.3.1 带隙可调材料的光谱吸收第24-25页
        2.3.2 梯度带隙内的内建电场第25页
        2.3.3 梯度带隙太阳能电池的暗电流特性第25-26页
    2.4 杂质光伏效应(IPV)第26-28页
    2.5 模拟软件SCAPS简介第28-30页
第3章 Cu_2ZnSn(S,Se)_4 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模拟分析第30-46页
    3.1 Cu_2ZnSn(S,Se)_4 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3.2 Cu_2ZnSn(S,Se)_4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初始模拟结果第32-34页
    3.3 吸收层对Cu_2ZnSn(S,Se)_4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4-43页
        3.3.1 吸收层载流子浓度的影响第34-35页
        3.3.2 吸收层缺陷浓度的影响第35-36页
        3.3.3 吸收层厚度的影响第36-37页
        3.3.4 吸收层Se/(Se+S)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3.5 梯度带隙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8-43页
    3.4 缓冲层对Cu_2ZnSn(S,Se)_4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4.1 缓冲层载流子浓度的影响第43页
        3.4.2 缓冲层厚度的影响第43-44页
    3.5 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Cu_2(Sn,Ge)S_3 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模拟分析第46-62页
    4.1 Cu_2(Sn,Ge)S_3 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的建立第46-48页
    4.2 Cu_2(Sn,Ge)S_3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初始模拟结果第48-49页
    4.3 吸收层对Cu_2(Sn,Ge)S_3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9-59页
        4.3.1 吸收层Ge/(Ge+Sn)含量的影响第49-52页
        4.3.2 吸收层厚度的影响第52-53页
        4.3.3 吸收层载流子浓度的影响第53-54页
        4.3.4 吸收层本征缺陷浓度的影响第54-55页
        4.3.5 吸收层梯度带隙的影响第55-59页
    4.4 缓冲层对Cu_2(Sn,Ge)S_3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4.4.1 缓冲层厚度的影响第59-60页
        4.4.2 缓冲层电子亲和势的影响第60-61页
    4.5 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钛掺杂CuGaS_2薄膜多带隙太阳能电池性能模拟第62-67页
    5.1 钛掺杂CuGaS_2太阳能电池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5.2 钛掺杂CuGaS_2太阳能电池的模拟与分析第63-66页
        5.2.1 背面场对CuGaS_2薄膜电池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5.2.2 杂质能级位置对CuGaS_2薄膜电池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5.2.3 掺杂浓度对CuGaS_2薄膜电池性能的影响第65-66页
    5.3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视同声传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奥巴马总统演讲为例
下一篇:表达“死亡”意义的同义成语特征及其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