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 ·菊粉酶的简介 | 第8页 |
| ·菊粉酶的分类 | 第8页 |
| ·菊粉酶活力的定义 | 第8页 |
| ·菊粉酶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菊粉酶的分离纯化 | 第9-10页 |
| ·菊粉酶的应用 | 第10-12页 |
| ·菊粉酶在生产超高果糖浆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菊粉酶在生产低聚果糖中的应用 | 第11页 |
| ·菊粉酶在生产酒精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 ·菌株 | 第14页 |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 ·培养基 | 第14-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19页 |
| ·培养方法 | 第15页 |
| ·提取粗酶液 | 第15页 |
| ·酶活力测定方法 | 第15页 |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15页 |
| ·诱变方法 | 第15-16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 ·筛选方法 | 第16页 |
| ·驯化方法 | 第16页 |
| ·菌株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16页 |
| ·菊粉酶分离纯化方法 | 第16-17页 |
| ·菊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17-18页 |
| ·菊粉酶酶解菊芋粉的初步研究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19-48页 |
| ·菊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19-22页 |
| ·亚硝基胍(NTG)诱变时间的确定 | 第19-20页 |
| ·菊粉酶产生菌的诱变选育结果 | 第20页 |
| ·YH-2 高温高菊芋粉相结合梯度驯化 | 第20-22页 |
| ·菊粉酶产生菌的选育谱系 | 第22页 |
| ·YH-3 遗传稳定性 | 第22页 |
| ·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22-36页 |
| ·碳源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氮源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 ·蔗糖酯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27页 |
| ·金属离子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响应面(RSM)实验设计 | 第29-32页 |
| ·装液量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接种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温度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发酵周期对菊粉酶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菊粉酶的纯化结果 | 第36-39页 |
| ·菊粉酶硫酸铵分级沉淀条件的确定 | 第36页 |
| ·MonoQ 5/50 GL 强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36-37页 |
| ·Superdex 200 10/300 GL 凝胶柱层析 | 第37-38页 |
| ·SDS-PAGE 电泳 | 第38-39页 |
| ·菊粉酶分离纯化的结果 | 第39页 |
| ·菊粉酶的酶学性质 | 第39-45页 |
| ·菊粉酶作用的最适 pH | 第40页 |
| ·菊粉酶的 pH 稳定性 | 第40-41页 |
| ·菊粉酶的最适温度 | 第41-42页 |
| ·菊粉酶的热稳定性 | 第42-43页 |
| ·金属离子对菊粉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菊粉酶的动力学参数 | 第44-45页 |
| ·菊粉酶水解菊芋粉的初步研究 | 第45-48页 |
| ·不同加酶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酶解产物的分析 | 第46-48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 展望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