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致谢第1-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41页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氟第18-23页
     ·土壤中的氟第18页
     ·大气中的氟第18-19页
     ·水中的氟第19页
     ·生物体中的氟第19-23页
       ·植物体中的氟第20-21页
       ·动物体中的氟第21-23页
 第二节 氟的生理作用和生物毒害作用研究进展第23-29页
     ·氟的生理作用第23页
     ·氟对植物的生理毒害作用第23-25页
       ·氟对植物的生理代谢影响第23-24页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4页
       ·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第24页
       ·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第24页
       ·对植物有机物代谢的影响第24-25页
       ·对植物遗传变异的影响第25页
       ·对植物衰老的影响第25页
     ·氟对人类和动物的毒害第25-27页
       ·对骨骼和牙齿的影响第25-26页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26页
       ·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第26-27页
       ·对生殖和遗传的影响第27页
       ·对其它器官的影响第27页
     ·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第27-29页
       ·地方性氟中毒第27-28页
       ·饮茶型氟中毒第28-29页
 第三节 茶树对氟的吸收和累积特性及机理研究进展第29-36页
     ·茶树氟吸收机制第29-32页
       ·氟铝络合吸收机制第29-30页
       ·主动和被动吸收机制第30页
       ·茶树氟吸收转运特性第30-32页
     ·茶树氟累积特性第32-36页
       ·不同器官分布差异第32-33页
       ·不同品种累积差异第33-34页
       ·茶树生长期(茶叶老嫩度、等级、季节性)与氟累积规律第34-35页
       ·根际金属离子及土壤pH对氟吸收累积影响第35页
       ·茶树生理代谢特性与氟累积关系第35页
       ·根际微生物对氟吸收累积的影响第35-36页
 第四节 茶叶氟浸出规律及降氟措施研究进展第36-38页
     ·茶叶氟浸出规律研究进展第36页
     ·茶叶降氟研究进展第36-38页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8-4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8-41页
       ·茶树形态生理特性与氟吸收累积关系研究第38-39页
       ·茶树体内氟铝累积、迁移、分布特性及生理机理研究第39页
       ·茶叶氟浸出规律及浸提动力学研究第39-41页
第二章 氟对茶树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1-50页
   ·引言第4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4页
       ·茶苗培养及处理第42页
       ·根系形态特征观测第42页
       ·根系活力测定第42页
       ·根系细胞膜透性测定第42-43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43页
       ·抗氧化酶和丙二醛活性测定第43页
       ·数据分析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根系形态特征与氟处理关系的研究第44-45页
     ·氟处理下茶树根系活力和膜透性研究第45-46页
     ·茶树氟处理下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研究第46-48页
     ·茶树氟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研究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氟铝处理下茶树氟吸收累积与有机酸种类及含量消长关系的研究第50-65页
   ·引言第5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实验材料第50-51页
     ·仪器与试剂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2页
       ·实验处理第51-52页
       ·收集制备第52页
       ·有机酸检测方法第52页
       ·氟的检测方法第52页
       ·数据分析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有机酸标样检测结果第52-53页
     ·茶树各器官氟累积特性第53-55页
     ·氟处理下水培液pH与根系有机酸分泌关系研究第55-58页
     ·不同氟铝处理对各器官有机酸含量和分泌影响第58-62页
       ·叶片中有机酸含量特性第58-61页
       ·根中有机酸含量特性第61-62页
     ·氟吸收累积与有机酸含量关系第62-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第65-79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材料与仪器第65-66页
       ·实验材料第65页
       ·仪器与试剂第65-66页
     ·实验方法第66-67页
       ·样品处理及收集第66-67页
       ·茶苗氟吸收速率研究第67页
       ·茶树氟转运、迁移和累积特性分析第67页
       ·氟检测方法第67页
       ·数据处理第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78页
     ·铝对茶树氟吸收特性的影响第67-69页
     ·不同品种和器官氟分布第69-72页
     ·氟铝处理下茶树氟吸收转运分布特性研究第72-75页
     ·土壤氟含量与茶树氟累积特性关系第75-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叶片中氟铝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分布研究第79-100页
   ·引言第79-8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0-83页
     ·实验材料第80页
     ·仪器与试剂第80页
     ·实验方法第80-83页
       ·样品收集制备第80-81页
       ·叶片亚细胞组分匀浆分离第81页
       ·叶片和细胞膜透性与与氟溶出率分析第81页
       ·透射电镜-能谱(TEM-EDX)分析第81-82页
       ·茶叶中活性铝的浸提第82页
       ·氟和铝的检测第82-83页
       ·数据处理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98页
     ·氟在茶树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第83-89页
     ·铝对氟在茶树叶片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第89-94页
     ·铝在叶片中的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第94-98页
       ·浸提时间对铝浸提的影响第94-95页
       ·浸提剂浓度对铝浸提的影响第95页
       ·不同品种茶叶铝形态差异第95-97页
       ·铝的亚细胞组分分布第97-98页
   ·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茶叶中氟浸提动力学研究第100-111页
   ·引言第10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0-103页
     ·实验材料第100-101页
     ·仪器与试剂第101页
     ·实验方法第101-103页
       ·实验样品处理第101页
       ·品质成分HPLC检测第101-102页
       ·氟含量测定第102页
       ·模型构建第102-103页
   ·结果与讨论第103-110页
     ·浸提动力学第103-104页
     ·动力学数学模型第104-106页
     ·数学模型参数的验证第106-107页
     ·两步冲泡法对茶汤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第107-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前景展望第111-114页
   ·研究结论第111-112页
   ·创新点第112页
   ·前景展望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6页
附录A 术语与缩略语说明第126-128页
附录B 表索引第128-129页
附录C 图索引第129-130页
附录D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野生大麦耐盐种质的发掘及其耐盐机制研究
下一篇:水稻抗虫相关基因OsWRKY24、OsWRKY70和OsNPR1的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