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图目录 | 第14-16页 |
摘要 | 第16-20页 |
ABSTRACT | 第20-2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5-40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第25-28页 |
·渗透胁迫 | 第25-26页 |
·离子毒害 | 第26-27页 |
·次生胁迫 | 第27-28页 |
·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渗透调节 | 第28-29页 |
·离子平衡 | 第29-31页 |
·抗氧化保护 | 第31-32页 |
·其他耐盐机制 | 第32-33页 |
·植物耐盐性的研究方法 | 第33-37页 |
·植物耐盐性的鉴定 | 第33页 |
·耐盐基因的发掘 | 第33-34页 |
·转录组分析 | 第34-36页 |
·蛋白质组分析 | 第36页 |
·代谢组分析 | 第36-37页 |
·野生大麦的耐盐资源发掘 | 第37-38页 |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第二章 西藏野生大麦耐盐种质的发掘与遗传关联分析 | 第40-62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大麦材料 | 第41页 |
·材料种植 | 第41页 |
·干物重的测定 | 第41-42页 |
·Na和K含量测定 | 第42页 |
·PCR扩增和测序 | 第42-43页 |
·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 | 第43页 |
·群体结构和关联分析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8页 |
·西藏野生大麦的耐盐性差异 | 第44页 |
·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 | 第44-46页 |
·基因LD(Linkage disequilibrium)结构 | 第46-47页 |
·第5染色体LD结构 | 第47-54页 |
·基因多态性与耐盐表型的关联分析 | 第54页 |
·西藏野生大麦优异耐盐种质的发掘 | 第54-58页 |
·讨论 | 第58-62页 |
·西藏野生大麦种质拥有耐盐材料和基因多态性丰富 | 第58-60页 |
·西藏野生大麦基因组LD程度较弱 | 第60页 |
·西藏野生大麦CBF4基因单倍型13与耐盐性关联 | 第60-61页 |
·XZ16和XZ26是优异的耐盐野生大麦 | 第61-62页 |
第三章 大麦生长和离子组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62-84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大麦材料 | 第63页 |
·材料种植 | 第63页 |
·胁迫处理 | 第63页 |
·干重和离子含量测定 | 第63-64页 |
·数据分析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80页 |
·大麦盐胁迫下的生长表现 | 第64-66页 |
·盐胁迫对大麦离子组的影响 | 第66-70页 |
·大麦盐胁迫下的离子动态变化 | 第70-79页 |
·离子组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4页 |
·XZ16是生长快和耐盐性强的野生大麦 | 第80-81页 |
·维持低的Na含量和Na/K比是大麦重要的耐盐机制 | 第81页 |
·大麦组织积累Ca、Cu和Fe是对盐胁迫的一种生理性响应 | 第81-82页 |
·盐胁迫抑制Mg、P、S、Mn、Zn和B的积累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大麦响应盐胁迫的膜蛋白鉴定及其耐盐机制 | 第84-105页 |
·引言 | 第84-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90页 |
·大麦材料 | 第85页 |
·材料种植 | 第85页 |
·处理与取样 | 第85页 |
·膜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 第85-86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86页 |
·双向电泳与质谱分析 | 第86-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1页 |
·2-D电泳图分析 | 第90-91页 |
·差异表达膜蛋白的鉴定 | 第91-93页 |
·膜蛋白响应盐胁迫的基因型差异 | 第93-100页 |
·膜蛋白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100-101页 |
·讨论 | 第101-105页 |
·保护细胞膜稳定性和清除ROS是根部膜蛋白对盐胁迫的主要响应 | 第101-102页 |
·钙调蛋白和转运蛋白参与离子平衡的重建 | 第102-103页 |
·保护光合反应活性是叶片膜蛋白的响应机制 | 第103页 |
·XZ16组织中膜蛋白高表达是其耐盐分子机制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大麦响应盐胁迫的代谢物鉴定及其耐盐机制 | 第105-121页 |
·引言 | 第105-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8页 |
·大麦材料 | 第106页 |
·材料种植 | 第106页 |
·处理与取样 | 第106-107页 |
·代谢物提取和代谢组分析平台 | 第107页 |
·数据分析和代谢网络的构建 | 第107-10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8页 |
·大麦代谢物主成分分析 | 第108-109页 |
·代谢物总体(Heatmap)分析 | 第109-111页 |
·正常生长组织中代谢物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111-113页 |
·根部代谢途径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113-115页 |
·叶片代谢途径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115-118页 |
·讨论 | 第118-121页 |
·渗透调节是大麦的基本生理耐盐机制 | 第118页 |
·根部渗透调节和叶片合成代谢增强是大麦组织的耐盐机制 | 第118-120页 |
·强的渗透调节和光合能力是XZ16表现耐盐的原因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7页 |
附录1 | 第137-139页 |
附录2 | 第139-143页 |
附录3 | 第143-14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