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汽车人机工程学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引言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绿色人机工程学 | 第8-9页 |
·汽车驾驶室人机工程学概述 | 第9-10页 |
·国内外气动汽车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显示装置设计分析 | 第13-27页 |
·视觉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 第13-14页 |
·指针式仪表的设计 | 第14-21页 |
·刻度盘设计 | 第14-17页 |
·刻度和刻度线设计 | 第17-18页 |
·字符设计 | 第18-20页 |
·指针设计 | 第20-21页 |
·仪表板的总体布置 | 第21-22页 |
·汽车仪表板盲区的确定 | 第22-25页 |
·与盲区相关的概念 | 第23页 |
·由方向盘轮缘形成的盲区 | 第23-24页 |
·由方向盘轮辐及轮毂形成的盲区 | 第24页 |
·由方向盘形成的盲区 | 第24-25页 |
·气动汽车仪表板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操纵装置设计分析 | 第27-33页 |
·操纵装置的类型及设计原则 | 第27页 |
·手控操纵装置设计 | 第27-31页 |
·操纵杆的设计 | 第28-29页 |
·方向盘的设计 | 第29-31页 |
·脚控操纵装置的设计 | 第31-32页 |
·气动汽车操纵装置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车架有限元分析 | 第33-48页 |
·有限元分析理论及模型建立 | 第33-37页 |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33页 |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33-34页 |
·ANSYS软件介绍 | 第34页 |
·气动汽车车架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气动汽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车架所受载荷的处理 | 第37-38页 |
·悬架的模拟 | 第38-40页 |
·车架静力学分析 | 第40-42页 |
·结构静力分析的基础 | 第40页 |
·车架静力工况分析与约束定义 | 第40页 |
·满载弯曲工况下的车架静力分析 | 第40-42页 |
·车架静力分析的结果评价 | 第42-43页 |
·车架动态分析 | 第43-47页 |
·模态提取方法 | 第43-44页 |
·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气动汽车座椅设计及舒适性分析 | 第48-66页 |
·座椅的入机工程学要求 | 第48页 |
·座椅的人机工程分析 | 第48-51页 |
·人体坐姿的生理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环境分析 | 第51页 |
·座椅与作业空间 | 第51页 |
·气动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 第51-54页 |
·座椅尺寸结构设计 | 第52页 |
·座椅空间位置设计 | 第52-53页 |
·座椅安全性设计 | 第53-54页 |
·座椅的主要几何参数 | 第54页 |
·气动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分析 | 第54-63页 |
·舒适性评价方法 | 第54-56页 |
·汽车—座椅—人体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路面干扰输入模型的建立及舒适座椅参数确定 | 第57-63页 |
·气动汽车座椅设计及舒适性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全文总结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页 |
·发展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