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感知的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以武汉市木兰天池景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2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和本研究的意义 | 第12-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外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外对旅游地居民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对正股职能的研究 | 第14-15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5-17页 |
3. 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乡村旅游 | 第17页 |
·居民 | 第17页 |
·感知 | 第17页 |
·政府职能转变 | 第17-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页 |
·公共利益理论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旅游地发展阶段理论 | 第19-20页 |
·理论评述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4.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 第22-24页 |
·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的内容 | 第22页 |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 第22-23页 |
·初始阶段规划开发 | 第22页 |
·成长阶段规范管理 | 第22-23页 |
·成熟阶段协调服务 | 第23页 |
·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与居民的关系 | 第23-24页 |
5. 基于居民感知的乡村旅游地政府职能转变 | 第24-28页 |
·基于居民经济效益感知的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 第24-25页 |
·转变目标 | 第24页 |
·转变策略 | 第24-25页 |
·科学旅游规划,引导旅游经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打造旅游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延续旅游发展生命力 | 第25页 |
·引导景区经营,鼓励居民参与,增加居民经济收入 | 第25页 |
·基于居民社会文化感知的政府文化职能转变 | 第25-26页 |
·转变目标 | 第25-26页 |
·转变策略 | 第26页 |
·培养旅游从业人才,传承地区文化风俗 | 第26页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 第26页 |
·基于居民生态环境感知的政府社会职能转变 | 第26-28页 |
·转变目标 | 第26页 |
·转变策略 | 第26-28页 |
·开展环境教育,全员参与环境保护 | 第26-27页 |
·立法保护环境,经济、生态综合决策 | 第27页 |
·居民参与决策,妥善处理居民和政府的关系 | 第27-28页 |
6. 实证研究——以武汉市木兰天池景区为例 | 第28-34页 |
·景区地理概况 | 第28页 |
·景区经济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研究结果 | 第29-34页 |
·居民个人属性特征 | 第29-30页 |
·家庭收入来源 | 第30页 |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 | 第30-32页 |
·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 | 第32-34页 |
7. 讨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