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概述 | 第13页 |
·PVC 抗冲改性剂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核壳结构改性剂 | 第14-17页 |
·核/壳结构改性剂 | 第15-17页 |
·核壳乳胶粒子的结构形态及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核壳结构聚合物对聚合物得增韧 | 第17-21页 |
·橡胶增韧机理 | 第17-20页 |
·多重银纹理论 | 第18页 |
·S.Wu 的逾渗理论 | 第18-19页 |
·微空洞理论 | 第19-20页 |
·影响核/壳结构改性增韧的因素 | 第20-21页 |
·接枝特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核壳结构改性剂的内部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 第21页 |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 第21-24页 |
·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基本特点 | 第21-22页 |
·改善聚合物相容性的方法 | 第22-24页 |
·ASA 树脂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ASA 树脂简介 | 第24-25页 |
·国外 ASA 树脂的发展状况 | 第24页 |
·国内 ASA 树脂的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ASA 树脂的制备技术 | 第25-26页 |
·ASA 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 第26-28页 |
·Tg 对 ASA 树脂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橡胶接枝度对 ASA 树脂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SAN 的分子量对 ASA 树脂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ASA 树脂耐候性的影响因素 | 第27页 |
·ASA 树脂的耐老化性 | 第27-28页 |
·ASA 的树脂的应用 | 第28页 |
·PVC/ASA 合金研究进展 | 第28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表征 | 第31-37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1-34页 |
·合成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合成主要原料 | 第32-33页 |
·加工测试部分主要仪器 | 第33页 |
·加工测试主要原料 | 第33-34页 |
·试样制备 | 第34页 |
·ASA 粒子研究路线 | 第34页 |
·PVC 与 ASA 共混工艺 | 第34页 |
·塑炼工艺 | 第34页 |
·模压工艺 | 第34页 |
·裁样 | 第34页 |
·测试方法 | 第34-37页 |
·结构组成分析 | 第34页 |
·粒径测试 | 第34-35页 |
·粒子结构形态 | 第35页 |
·表面及断面形貌 | 第35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35页 |
·凝胶含量测试 | 第35页 |
·固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单体转化率 | 第35-36页 |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合成核壳结构 PBA 研究 | 第37-57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实验装置 | 第38-39页 |
·合成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7页 |
·聚合温度 | 第39-42页 |
·聚合温度对反应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页 |
·聚合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聚合温度对粒子粒径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引发体系 | 第42-46页 |
·过硫酸钾引发体系机理 | 第42-43页 |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 第43-45页 |
·引发剂用量对 PBA 粒径的影响 | 第45-46页 |
·单体加料方式 | 第46-51页 |
·第一单体的加料方式 | 第46-48页 |
·第二单体的加料方式对乳胶粒形貌的影响 | 第48-51页 |
·乳化体系 | 第51-56页 |
·乳化剂种类 | 第51-53页 |
·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乳化剂浓度对 PBA 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核壳结构 ASA 抗冲改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57-67页 |
·引言 | 第57页 |
·合成方法 | 第57页 |
·PBA 核粒径控制 | 第57-59页 |
·种子乳液用量对 PBA 粒径的影响 | 第57-59页 |
·聚合体系固含量对 PBA 粒径的影响 | 第59页 |
·ASA 核壳界面间的结合 | 第59-65页 |
·单纯核壳 ASA | 第60页 |
·过渡型核壳 ASA | 第60页 |
·交联型 LIPN | 第60-62页 |
·界面结合力的比较 | 第62-65页 |
·力学性能表征 ASA 核壳界面结合 | 第62页 |
·ASA/PVC 合金冲击断面形貌表征 ASA 核壳界面结合 | 第62-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共聚交联型 LIPN 的合成、表征及作用机理研究 | 第67-79页 |
·引言 | 第67页 |
·合成方法 | 第67-68页 |
·交联机理 | 第68-70页 |
·交联度的控制 | 第70-72页 |
·溶解性实验 | 第70-71页 |
·乳化剂和交联剂的配合 | 第71-72页 |
·交联表征 | 第72-76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72-73页 |
·DSC 分析交联行为 | 第73-75页 |
·力学性能评价 | 第75-76页 |
·硅烷偶联剂改性 LIPN 的尝试 | 第76-77页 |
·设计思路 | 第76页 |
·实验合成方法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三种不同的 ASA 抗冲改性剂对 PVC 改性研究 | 第79-94页 |
·引言 | 第79页 |
·实验部分 | 第79-80页 |
·ASA/PVC 的力学强度 | 第80-88页 |
·合成参数对 LIPN-I 力学强度的影响 | 第81-84页 |
·PBA 核粒径大小对 ASA/PVC 力学强度的影响 | 第81-82页 |
·核含量对 ASA/PVC 力学强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交联剂用量对 ASA/PVC 力学强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合成参数对 LIPN-II 力学强度的影响 | 第84-87页 |
·橡塑比、核壳比的影响 | 第84-85页 |
·交联程度的影响 | 第85-87页 |
·3 MOPTMOS 对 LIPN/PVC 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87-88页 |
·ASA/PVC 增韧机理初探 | 第88-90页 |
·ASA 用量对 ASA/PVC 冲击强度的影响 | 第88-89页 |
·ASA 在 PVC 中的分散 | 第89-90页 |
·ASA/PVC 的加工性能 | 第90-91页 |
·ASA/PVC 的耐热性能 | 第91-92页 |
·三种 LIPN 的耐热性 | 第91页 |
·3MOPTMOS 对 LIPN/PVC 耐热变形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