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1 煤焦油及其利用情况 | 第10-18页 |
| ·焦油的来源 | 第10-11页 |
| ·煤焦油的组成及性质 | 第11-12页 |
| ·煤焦油利用概况 | 第12-14页 |
| ·煤焦油净化处理 | 第14-16页 |
| ·乙烯焦油概述 | 第16-18页 |
| 2 煤焦油加氢反应原理 | 第18-19页 |
| ·加氢精制反应原理 | 第18页 |
| ·加氢裂化反应原理 | 第18-19页 |
| 3 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煤焦油净化 | 第23-27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原理 | 第24页 |
|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4页 |
| ·实验步骤 | 第24-26页 |
| ·最优条件下重复试验 | 第26页 |
| 2 结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焦油加氢装置系统及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 1 煤焦油加氢装置介绍 | 第27-30页 |
| 2 煤焦油加氢装置操作 | 第30-32页 |
| ·催化剂装填方式 | 第30页 |
| ·催化剂器内湿法硫化 | 第30-31页 |
| ·煤焦油加氢制清洁燃料油工艺条件 | 第31-32页 |
| 3 催化剂制备 | 第32-34页 |
| ·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 ·以氧化铝为载体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 ·含分子筛载体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 4 催化剂表征 | 第34-35页 |
| 5 产品质量分析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氧化铝载体催化剂上的煤焦油加氢实验研究 | 第37-51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 ·煤焦油原料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实验用煤焦油原料性质 | 第38页 |
| ·实验条件 | 第38-39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 ·化剂表征 | 第39-41页 |
| ·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之间的比较 | 第41-42页 |
| ·氢气压力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空速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汽、柴油具体成分分析 | 第46-49页 |
| ·汽、柴油官能团分析 | 第49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含分子筛载体催化剂上的煤焦油加氢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煤焦油原料 | 第51页 |
| ·实验条件 | 第51-52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催化剂筛选 | 第52-54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4-56页 |
| ·氢气压力对产品性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汽油柴油具体成分分析 | 第58-60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乙烯焦油加氢制备燃料油研究 | 第61-70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 ·乙烯焦油实验原料 | 第62-63页 |
| ·实验条件 | 第63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 ·汽、柴油产品性质 | 第64-65页 |
| ·汽、柴油馏分成分分析 | 第65-68页 |
| ·原料及汽、柴油产品的红外分析 | 第68-69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自制催化剂与商业催化剂的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70-73页 |
| 1 自制催化剂与商业催化剂的比较 | 第70-71页 |
| 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1-73页 |
| ·分析依据 | 第71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1-7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1 结论 | 第73-74页 |
| 2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 一、论文情况 | 第79页 |
| 二、专利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