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行政约谈制度之概述 | 第12-25页 |
第一节 行政约谈的产生背景 | 第12-17页 |
一、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 第12-13页 |
二、 平衡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三、 脱胎税务稽查约谈制度 | 第14-15页 |
四、 行政约谈在中国的普及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行政约谈的概念和重要特征 | 第17-25页 |
一、 行政约谈的概念辨析 | 第17-19页 |
二、 行政约谈的构成要件 | 第19-20页 |
三、 行政约谈的性质特征 | 第20-23页 |
四、 行政约谈的基本功能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行政约谈制度的现状 | 第25-33页 |
第一节 行政约谈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一、 行政约谈法律定位模糊 | 第25-26页 |
二、 行政约谈法律程序欠缺 | 第26页 |
三、 相关配套制度尚显不足 | 第26-27页 |
四、 行政约谈初显异化倾向 | 第27页 |
第二节 行政约谈的制度性缺陷 | 第27-33页 |
一、 行政约谈的诉辩交易化 | 第27-29页 |
二、 行政约谈的公平性问题 | 第29-31页 |
三、 行政约谈的人治化倾向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行政约谈的法治化对策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完善行政约谈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一、 要认识到行政约谈是变革传统行政模式的重要举措 | 第33页 |
二、 要认识到行政约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抓手 | 第33-34页 |
三、 要认识到行政约谈是实现我国依法行政的重要推手 | 第34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行政约谈制度的建议 | 第34-40页 |
一、 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35页 |
二、 程序上需要进一步规范 | 第35-36页 |
三、 建立起责任和协调机制 | 第36-37页 |
四、 完善好救济和补偿机制 | 第37-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