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大学生就业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地方农业院校 | 第14页 |
·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 | 第14页 |
·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就业率 | 第14页 |
·涉农部门 | 第14页 |
·农村就业 | 第14页 |
·大学生就业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4页 |
·凯恩斯就业理论 | 第14-15页 |
·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 第15页 |
·工资竞争模式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 第16-27页 |
·扩招后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 | 第16-19页 |
·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 第16-17页 |
·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 | 第17-18页 |
·就业选择的途径较为单一 | 第18页 |
·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 第18-19页 |
·择业观念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 第19页 |
·我国农业发展对农学类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 第19-20页 |
·具备精深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 | 第19-20页 |
·具有农业科技创新、运用和推广的能力 | 第20页 |
·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意识与企业管理能力 | 第20页 |
·农学类本科专业的总体概况 | 第20-27页 |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 第21-22页 |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 | 第22-24页 |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 | 第27-40页 |
·调查对象介绍 | 第27-29页 |
·江西省、福建省和山东省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 | 第27-29页 |
·江西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简介 | 第29页 |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回收 | 第29-32页 |
·研究对象与抽样 | 第29-30页 |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30页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30页 |
·样本分布介绍 | 第30-31页 |
·调查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32-38页 |
·就业态势分析 | 第32-34页 |
·就业目标定位分析 | 第34页 |
·就业单位流向分析 | 第34-36页 |
·就业区域流向分析 | 第36-37页 |
·薪金水平期望与实际现状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就业途径分析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高 | 第38-39页 |
·对初次就业的工作岗位满意度偏低 | 第39页 |
·择业思想观念不够开放 | 第39页 |
·创业观念和意识不够浓厚 | 第39页 |
·就业途径拓宽不够顺畅 | 第39页 |
·就业流向趋同现象严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社会环境对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制约 | 第40-41页 |
·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 第40页 |
·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对农业的关注程度的影响 | 第40页 |
·高校管理政策和就业政策对社会引导作用的影响 | 第40页 |
·农业发展的水平制约了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吸纳 | 第40页 |
·基层就业配套措施不够完善降低了人才的吸引力 | 第40-41页 |
·宽松的创业环境不配套影响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 第41页 |
·地方农业院校自身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教学安排的影响 | 第41-42页 |
·教师授课的影响 | 第42页 |
·学校就业服务的影响 | 第42-43页 |
·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自身的因素 | 第43-45页 |
·就业的心态制约了就业 | 第43页 |
·跳农门思想影响了就业 | 第43-44页 |
·自身综合素质限制了就业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促进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若干对策 | 第46-56页 |
·政府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政策 | 第46-49页 |
·政府要不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 | 第46-47页 |
·为农业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 第47-48页 |
·提高农学类专业的知名度 | 第48页 |
·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产业服务体系 | 第48-49页 |
·地方农业院校要创新农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第49-53页 |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 第49-50页 |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 第50-51页 |
·建立并完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 | 第51-52页 |
·形成并完善阶段性的就业教育体系 | 第52页 |
·拓展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素质教育 | 第52-53页 |
·用人单位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 第53-54页 |
·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自身应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 | 第54-56页 |
·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 | 第54-55页 |
·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2011届)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