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国内关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关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6页 |
·归纳法 | 第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提出了专家参与制度不健全是政策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 | 第16页 |
·提出了以国有改革来完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建议 | 第16-17页 |
第2章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18页 |
·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容 | 第17-18页 |
·公共选择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价值 | 第18页 |
·三螺旋理论 | 第18-22页 |
·三螺旋理论的内容 | 第18-20页 |
·三螺旋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价值 | 第20-22页 |
第3章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现状 | 第22-35页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发展沿革 | 第22-24页 |
·初步形成阶段(1978年-1992年) | 第22-23页 |
·初步发展阶段(1993年-2003年) | 第23-24页 |
·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3年至今) | 第24页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构成 | 第24-28页 |
·人才政策 | 第24-25页 |
·财政政策 | 第25-26页 |
·金融政策 | 第26-27页 |
·税收政策 | 第27页 |
·采购政策 | 第27-28页 |
·其他政策 | 第28页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不足 | 第28-31页 |
·政策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差 | 第28-30页 |
·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 第30-31页 |
·政策评估科学性不足 | 第31页 |
·政策系统性不强 | 第31页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1-35页 |
·政策主体认识不到位 | 第32页 |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现代化企业制度难以确立 | 第33页 |
·专家参与制度不健全 | 第33页 |
·政策评估系统不健全 | 第33-35页 |
第4章 美国纽约州和密歇根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及对辽宁的启示 | 第35-43页 |
·美国纽约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 第35-38页 |
·纽约州技术创新管理机构 | 第35-36页 |
·纽约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工具 | 第36-38页 |
·纽约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 | 第38页 |
·美国密歇根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 第38-40页 |
·产业政策 | 第38-39页 |
·品牌战略 | 第39页 |
·R&D政策 | 第39页 |
·财政政策 | 第39页 |
·税收政策 | 第39-40页 |
·区域文化政策 | 第40页 |
·人才政策 | 第40页 |
·政府采购政策 | 第40页 |
·美国纽约州和密歇根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对辽宁的启示 | 第40-43页 |
·科学确定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职能 | 第40-41页 |
·充分认识装备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性 | 第41页 |
·注重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氛围 | 第41页 |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1-42页 |
·“政府—人学—企业”互动的创新模式 | 第42页 |
·重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移和商业化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建议 | 第43-50页 |
·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主体的认识 | 第43页 |
·提高认识,营造利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工作氛围 | 第43页 |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 第43页 |
·深化辽宁省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 第43-44页 |
·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 | 第44页 |
·探索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机制 | 第44页 |
·重点打造一批知名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 第44页 |
·深化辽宁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第44-45页 |
·摒除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加速经济体制转型 | 第44-45页 |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45页 |
·完善政府主导、专家学者参与模式 | 第45-46页 |
·完善“政府主导、社会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模式 | 第45-46页 |
·成立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 第46页 |
·健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评估系统 | 第46-47页 |
·健全政策评估机制 | 第46页 |
·实现政策评估机构社会化、专门化 | 第46页 |
·引入问责制,完善绩效评估 | 第46-47页 |
·及时终止过时、无效的政策 | 第47页 |
·完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模式 | 第47-50页 |
·加大R&D投入 | 第48页 |
·完善法律法规 | 第48页 |
·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 第48页 |
·建立“政府—企业—大学”的互动的技术创新模式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需要完善 | 第50页 |
·纽约州和密歇根州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第50页 |
·完善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建议 | 第50页 |
·研究不足 | 第50-52页 |
·作者研究水平有限 | 第50-51页 |
·相关文献搜集不充分 | 第51页 |
·文章篇幅有限,研究结果有待验证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