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化GAFP基因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 1 大豆病害现状 | 第8-10页 |
| 2 基因工程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 第10-21页 |
| 3 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是广谱抗真菌蛋白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大豆子叶节再生系统的建立及优化 | 第25-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灭菌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 ·丛生芽的诱导 | 第28-29页 |
| ·芽伸长及生根 | 第29-30页 |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GAFP转化大豆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33-49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 ·植物材料和菌株 | 第33页 |
| ·质粒载体 | 第33页 |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33-3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 ·GAFP双T-DNA区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 ·质粒DNA的提取与转化 | 第35-37页 |
|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38页 |
| ·数据统计 | 第3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GAFP的克隆 | 第38-39页 |
| ·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9页 |
| ·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39-40页 |
|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的鉴定 | 第40页 |
| ·抑菌剂浓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 ·筛选剂浓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 ·侵染和共培养时间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3-45页 |
| ·转基因大豆的分子鉴定 | 第45页 |
| 4 讨论与小结 | 第45-49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 附录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