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前言 | 第12-23页 |
| ·玉米粗缩病抗性研究简述 | 第12-17页 |
| ·病害症状 | 第12-13页 |
| ·病原研究 | 第13页 |
| ·传毒媒介与传病习性 | 第13-14页 |
| ·粗缩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及常用分级标准 | 第14-15页 |
| ·国内玉米资源粗缩病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粗缩病抗性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SSR标记在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关联分析在基因定位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中的应用 | 第18-23页 |
| ·连锁不平衡 | 第19页 |
| ·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 ·群体结构对关联分析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关联分析在玉米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 ·玉米粗缩病抗性田间自然发病鉴定 | 第23-27页 |
| ·供试材料 | 第23-26页 |
| ·田间试验设计及粗缩病抗性鉴定方法 | 第26-27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自交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32页 |
| ·DNA的提取 | 第27页 |
| ·基因型鉴定 | 第27-28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 ·供试自交系的群体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 ·连锁不平衡分析方法 | 第32页 |
| ·群体结构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粗缩病抗性位点定位 | 第33页 |
| ·粗缩病抗性等位变异挖掘 | 第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 ·供试自交系粗缩病抗性评价 | 第33-35页 |
| ·自交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39页 |
| ·自交系类群划分及各类群抗病性评价 | 第39-40页 |
|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40-43页 |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 ·粗缩病抗性基因定位 | 第45-47页 |
| ·2009年表型数据的关联定位 | 第45-46页 |
| ·2010年表型数据的关联定位 | 第46页 |
| ·病情指数的自交系遗传效应估计值的关联定位 | 第46-47页 |
| ·玉米粗缩病关联标记umc1026抗性等位变异挖掘 | 第47-48页 |
| 4. 讨论 | 第48-51页 |
| ·关于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 | 第48-50页 |
| ·关于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关联定位 | 第50-51页 |
| 5.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 附录 | 第62-68页 |
| 附录1 玉米DNA的提取(SDS法) | 第62-64页 |
| 附录2 聚丙烯酰胺凝胶配制 | 第64-65页 |
| 附录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案 | 第65-66页 |
| 附录4 本研究中使用的缓冲液等试剂的配制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