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一、 核心概念 | 第13-16页 |
二、 主要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一、 公共产品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三、 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 第22-23页 |
一、 研究的路径 | 第22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23-25页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页 |
二、 研究的难点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变迁与定位 | 第25-38页 |
第一节 建国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 | 第25-28页 |
一、 建国初期(1949 年——1957 年) | 第25-26页 |
二、 人民公社时期(1958 年——20 世纪 80 年代初) | 第26页 |
三、 改革开放以后(20 世纪 80 年代初——21 世纪初)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 第28-33页 |
一、 法律法规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 | 第28-30页 |
二、 规章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 | 第30-32页 |
三、 新时期乡镇政府实际履行的职能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公共产品供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 第33-38页 |
一、 当前农村现状和农民需求 | 第33-34页 |
二、 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 第34-36页 |
三、 公共产品供给是新时期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以苏州市阳澄湖镇为例 | 第38-51页 |
第一节 苏州市阳澄湖镇公共产品供给案例分析 | 第38-42页 |
一、 阳澄湖镇的基本情况 | 第38页 |
二、 阳澄湖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 第38-39页 |
三、 阳澄湖镇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问题 | 第39-42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 | 第42-46页 |
一、 供给总量不足 | 第42-43页 |
二、 存在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结构性失衡 | 第43-44页 |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公平 | 第44-45页 |
四、 供给渠道形式单一 | 第45-46页 |
第三节 乡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一、 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设计缺失 | 第46-47页 |
二、 “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无法保证农民的参与 | 第47-49页 |
三、 公共产品供给的事权与乡镇政府财权不对称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国外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实践与启示 | 第51-60页 |
第一节 国外基层政府职能的实践 | 第51-53页 |
一、 美国乡镇政府的主要功能 | 第51页 |
二、 法国市镇的主要功能 | 第51-52页 |
三、 日本市町村的主要功能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国外基层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职能的经验 | 第53-56页 |
一、 基本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53-54页 |
二、 制度建设: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化 | 第54-55页 |
三、 机制创新:公共产品供给高效化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国外基层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 | 第56-60页 |
一、 公共产品供给要符合客观实际 | 第57页 |
二、 公共产品供给要强化政府责任 | 第57-58页 |
三、 公共产品供给要明确需求导向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以公共产品供给为导向的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对策研究 | 第60-69页 |
第一节 以公共产品供给为导向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 第60-63页 |
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第60-61页 |
二、 变革乡镇政府的管理模式 | 第61-62页 |
三、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 第62-63页 |
第二节 以公共产品供给为导向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 | 第63-69页 |
一、 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 第63-65页 |
二、 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民主机制 | 第65-67页 |
三、 拓展公共产品供给的投资融资渠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