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的传播功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关于微博客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传播功能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微博客的传播功能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已有研究的小结和不足 | 第16页 |
·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微博客 | 第18页 |
·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 第18页 |
·政治参与 | 第18-19页 |
·社会责任 | 第19页 |
·媒介素养 | 第19页 |
·把关人 | 第19-20页 |
·议程设定论 | 第20-21页 |
3 微博客发展概况 | 第21-31页 |
·微博客的类型 | 第21-22页 |
·微博客的基础功能 | 第22-24页 |
·微博客的发展阶段 | 第24-26页 |
·引入期的微博客 | 第24-25页 |
·成长期的微博客 | 第25页 |
·成熟期的微博客 | 第25-26页 |
·微博客的传播特征 | 第26-31页 |
·去中心化 | 第27页 |
·个性化 | 第27-28页 |
·多元化 | 第28页 |
·实时便利性 | 第28-29页 |
·熟人圈子 | 第29-30页 |
·集体无意识 | 第30页 |
·群体极化 | 第30-31页 |
4 微博客传播的正功能解析 | 第31-47页 |
·信息传播功能 | 第31-32页 |
·谁 | 第31页 |
·传播什么信息 | 第31页 |
·如何传播 | 第31-32页 |
·沟通功能 | 第32-34页 |
·沟通方式——自下而上 | 第33页 |
·沟通内容——碎片化 | 第33-34页 |
·娱乐功能 | 第34-35页 |
·名人微博满足网民的追星欲 | 第34页 |
·集体创造的“微博体” | 第34-35页 |
·政治功能 | 第35-38页 |
·微言大义推进民主进程化发展 | 第35-36页 |
·建言献策:公众参与和表达 | 第36-37页 |
·舆论监督:微博让你我不再沉默 | 第37-38页 |
·经济功能 | 第38-40页 |
·微博营销:品牌传播的广告平台 | 第38-39页 |
·有助于企业的“微”机公关 | 第39-40页 |
·文化功能 | 第40-43页 |
·“意见领袖”与精英文化 | 第40-41页 |
·“议题设置”与草根文化 | 第41-42页 |
·“使用与满足”与流行文化 | 第42-43页 |
·教育功能 | 第43-44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 | 第43-44页 |
·分享知识的新领地 | 第44页 |
·形象塑造功能 | 第44-47页 |
·微博女王——姚晨 | 第44-45页 |
·微博公民——郭明义 | 第45-47页 |
5. 微博客传播的负面影响 | 第47-51页 |
·微博泛滥 | 第47-48页 |
·碎片化内容导致信息泛滥 | 第47页 |
·虚假低俗信息病毒式传播 | 第47-48页 |
·微博暴力 | 第48-50页 |
·话语权表达自由过度导致微博暴力 | 第48-49页 |
·微博“群圈”易产生群体极化 | 第49-50页 |
·微博崇拜 | 第50-51页 |
6. 微博客传播功能的调控 | 第51-56页 |
·强化公众责任 | 第51-52页 |
·提高媒介素养 | 第52页 |
·加强微博管理 | 第52-56页 |
·加强内容把关 | 第52-53页 |
·实名制管理 | 第53-54页 |
·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和监测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