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 | 第18页 |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共生理论 | 第18-19页 |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19页 |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主要问题 | 第21-26页 |
·留守儿童现状 | 第21-22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6页 |
·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4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 第26-27页 |
·学校主导教育存在偏颇 | 第27-28页 |
·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 第28-29页 |
·有限的学校条件阻碍教育管理 | 第29-30页 |
第5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模式设计 | 第30-37页 |
·发展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 第30-31页 |
·指导思想 | 第30页 |
·目标 | 第30-31页 |
·发展模式设计 | 第31-37页 |
·教育政策设计 | 第31页 |
·教育部门职能与家庭责任设计 | 第31-34页 |
·校外社会机构辅助教育环节的设计 | 第34-37页 |
第6章 促进牡丹江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7-40页 |
·创新政府绩效考核内容 | 第37页 |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 | 第37页 |
·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资金投入 | 第37-38页 |
·建立社会团体参与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 第38页 |
·完善农村儿童教育整体环境 | 第38-4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