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承台相关设计计算方法概述 | 第11-15页 |
·以普通抗弯构件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 第11-13页 |
·以桁架模型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 第13-15页 |
·国内外桩基承台近期研究成果 | 第15-18页 |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桩-土等效刚度计算 | 第21-42页 |
·桩-土等效刚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21页 |
·单线五桩承台等效刚度计算 | 第21-25页 |
·五桩承台工程背景介绍 | 第21-22页 |
·五桩承台等效刚度计算 | 第22-25页 |
·五桩承台整体模型与等效刚度模型对比分析 | 第25-32页 |
·五桩承台整体建模分析 | 第25-28页 |
·五桩承台等效刚度建模分析 | 第28-29页 |
·五桩承台整体模型与等效刚度模型对比分析 | 第29-32页 |
·双线十一桩承台等效刚度计算 | 第32-35页 |
·十一桩承台工程背景介绍 | 第32页 |
·十一桩承台等效刚度计算 | 第32-35页 |
·十一桩承台整体模型与等效刚度模型对比分析 | 第35-41页 |
·十一桩承台整体建模分析 | 第35-37页 |
·十一桩承台等效刚度建模分析 | 第37-39页 |
·十一桩承台整体模型与等效刚度模型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五桩承台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42-53页 |
·五桩承台现场试验概况 | 第42-43页 |
·五桩承台现场试验及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五桩承台试验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五桩承台施工阶段等效刚度模型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45-52页 |
·五桩承台施工阶段等效刚度模型建立 | 第45-49页 |
·施工阶段等效刚度模型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十一桩承台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53-67页 |
·十一桩承台现场试验概况 | 第53-54页 |
·十一桩承台现场试验及测试方法 | 第54-55页 |
·十一桩承台试验数据分析 | 第55-60页 |
·十一桩承台施工阶段等效刚度模型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60-66页 |
·十一桩承台施工阶段等效刚度模型建立 | 第60-61页 |
·施工阶段等效刚度模型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承台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85页 |
·桩间距对承台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67-74页 |
·横桥向桩间距对承台承载力影响 | 第67-71页 |
·顺桥向桩间距对承台承载力影响 | 第71-74页 |
·承台厚度对承台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74-77页 |
·加载范围对承台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77-80页 |
·承台底配筋率对承台承载力影响分析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6 铁路桩基承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第85-99页 |
·铁路桩基承台空间桁架模型的建立 | 第85-90页 |
·符合铁路桩基承台特点的空间桁架模型 | 第85-87页 |
·墩底局部受压区高度确定 | 第87-89页 |
·承台底钢筋拉杆的截面尺寸 | 第89页 |
·混凝土压杆的截面尺寸 | 第89-90页 |
·铁路桩基承台空间桁架模型设计计算方法 | 第90-94页 |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 | 第90-94页 |
·钢筋拉杆承载力 | 第94页 |
·空间桁架模型计算方法验证 | 第94-98页 |
·混凝土压杆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 第94-96页 |
·钢筋拉杆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 第96-98页 |
·铁路桩基承台优化设计方法 | 第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主要结论 | 第99-100页 |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