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 | 第16-18页 |
·官员问责制的涵义 | 第18页 |
·官员问责制的特征 | 第18-19页 |
·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人民主权论 | 第19-20页 |
·权责对等理论 | 第20-21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官员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3-35页 |
·我国官员问责制实施的现状 | 第23-25页 |
·从权力问责走向制度问责,问责形式更加明确 | 第23页 |
·伴随问责理念的发展,问责法制日趋健全 | 第23-24页 |
·官员问责的力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 | 第24-25页 |
·官员问责制已成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新亮点 | 第25页 |
·我国官员问责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31页 |
·官员问责的相关实施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25-27页 |
·官员责任意识理念匮乏,问责文化建设滞后 | 第27-28页 |
·引咎辞职和官员问责救济制度不健全,问责善后体系缺失 | 第28-30页 |
·问责实施的法制建设仍不完善,法制问责的依据和理念依然欠缺 | 第30-31页 |
·我国官员问责制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世袭传统的为官理念,“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 第31-32页 |
·政府信息来源通道不畅,知情渠道闭塞 | 第32页 |
·问责范围内官民素质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 第32-34页 |
·致力于经济高速发展,政治性的官员问责制度化进程缓慢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西方国家官员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5-41页 |
·西方国家官员问责制实施的现状 | 第35-39页 |
·西方国家官员问责制的内容 | 第35-37页 |
·西方国家官员问责制实施的现状 | 第37-39页 |
·西方国家官员问责制完善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实施的借鉴意义 | 第39-41页 |
·借鉴西方官员问责制完善手段的必要性 | 第39页 |
·西方国家官员问责制完善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实施的借鉴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原则以及主要路径 | 第41-54页 |
·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 | 第41-43页 |
·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政府人力资源团队 | 第41页 |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责任型官员文化,为政府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 第41-42页 |
·有利于建设有效责任监督机制,提高政府官员办事的效能性和公平性 | 第42页 |
·有利于加快我国责任政府的建设进度 | 第42-43页 |
·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 | 第43-45页 |
·责任法定原则 | 第43页 |
·正当程序原则 | 第43-44页 |
·民主参与原则 | 第44-45页 |
·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的主要路径 | 第45-54页 |
·完善相关问责实施配套制度,健全官员问责制的施行体系 | 第45-48页 |
·培育问责文化意识理念,构建官员问责制实施的动力体系 | 第48-49页 |
·完善引咎辞职和问责救济制度,构建官员问责制实施的进退保障体系 | 第49-51页 |
·健全官员问责法律制度,构建官员问责制实施的法律体系 | 第51-5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