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20页 |
·小麦旗叶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 第13页 |
·高温强光的普遍存在性 | 第13-15页 |
·高温强光的引起植物叶片的响应 | 第15-19页 |
·对逆境蛋白的影响 | 第15页 |
·对细胞膜的影响 | 第15-16页 |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6页 |
·对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16-17页 |
·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17-18页 |
·对卡尔文循环关键酶的影响 | 第18页 |
·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8页 |
·对叶肉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PCR 引物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总 RNA 的提取 | 第21页 |
·反转录获得 cDNA 第一条链 | 第21-22页 |
·Real time PCR | 第22-23页 |
·蛋白表达分析 | 第23-25页 |
(1)植物总蛋白的提取 | 第23页 |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23-24页 |
(3)半干法蛋白转移 | 第24页 |
(4)封闭及杂交 | 第24-25页 |
(5)显色反应 | 第25页 |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5-28页 |
(1)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5页 |
(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5-26页 |
(3)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4)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26页 |
(5)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测定 | 第26页 |
(6)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第26-27页 |
(7)蔗糖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第27页 |
(8)透射电镜样品制备观察 | 第27-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2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温度和光强两个生态因子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温度化规律 | 第29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光强变化规律 | 第29-30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 CO2同化速率对光强度的响应曲线及表观量子效率比较 | 第30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光合荧光参数比较 | 第30-31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 第31-32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旗叶叶肉细胞形态、叶绿体数目、特征和超微结构的差异 | 第32-34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旗叶叶肉细胞形态 | 第32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旗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特征观察 | 第32-33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 第33-34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 MDA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比较 | 第35-36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旗叶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比较 | 第36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蛋白表达差异 | 第36-37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光合和荧光参数日变化 | 第37-38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热激蛋白表达 | 第38-39页 |
·不同冬小麦亲本及子代光抑制上下调表达基因功能推测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7页 |
·花后高温强光对旗叶光合速率、荧光参数之间的影响 | 第42页 |
·高温强光对叶肉细胞形态、叶绿体结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膜系统和抗氧化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高温强光对卡尔文循环关键酶、蔗糖合成相关酶的影响 | 第45-46页 |
·卡尔文循环关键酶 | 第45页 |
·蔗糖合成相关酶 | 第45-46页 |
·热激蛋白表达和差异基因初筛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