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毛泽东民生思想理论渊源 | 第15-23页 |
·中国传统的民生思想 | 第15-17页 |
·古代民生思想的政治基石——民本思想 | 第15-16页 |
·古代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富民,利民 | 第16-17页 |
·古代民生思想的保障措施——安民,救民 | 第17页 |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 第17-20页 |
·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政治革命 | 第18页 |
·解决民生问题有效途径——振兴实业 | 第18-19页 |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 第19-20页 |
·马克主义的民生思想 | 第20-23页 |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 | 第20页 |
·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需要及其作用 | 第20-21页 |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3-45页 |
·改善民生的前提:民族独立,国家统一 | 第23-24页 |
·改善民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第24-29页 |
·共产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 第24-25页 |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的获得 | 第25-27页 |
·调查研究,反映民意,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 | 第27-28页 |
·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是改善民生的评判标准 | 第28页 |
·改善民生必须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第28-29页 |
·改善民生的实践途径 | 第29-45页 |
·大力发展经济,夯实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 | 第30-34页 |
·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全民教育 | 第34-37页 |
·积极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 第37-39页 |
·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关心人民身体健康 | 第39-42页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存权利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 第45-52页 |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征 | 第45-47页 |
·公平性 | 第45页 |
·人民性 | 第45-46页 |
·综合性 | 第46页 |
·实践性 | 第46-47页 |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47-52页 |
·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 | 第47-49页 |
·过分强调平均,陷入平均主义的误区 | 第49-50页 |
·改善民生和实践上的某些环节脱节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52-56页 |
·必须从政治高度关注民生 | 第52页 |
·必须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 | 第52-53页 |
·必须用发展的手段解决民生问题 | 第53-54页 |
·必须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