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玩具的新性设计研究
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 第11页 |
·我国人口老龄化促进了老年产业的发展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及其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主要思路 | 第12页 |
·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基础理论研究 | 第13页 |
·理论应用研究 | 第13页 |
·新性设计执行研究 | 第13-15页 |
第2章 老年玩具相关内容研究 | 第15-19页 |
·我国孝道文化分析研究 | 第15页 |
·关于孝道和孝道文化 | 第15页 |
·孝道文化的现代意义 | 第15页 |
·人口老龄化研究 | 第15-17页 |
·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 | 第15-16页 |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发展速度 | 第16-17页 |
·老年产业研究 | 第17-18页 |
·老年产业的界限及其成因 | 第17-18页 |
·我国老年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问题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老年玩具的分析研究 | 第19-27页 |
·玩具概述 | 第19页 |
·老年玩具的诞生 | 第19-20页 |
·老年玩具的分类 | 第20页 |
·健身型老年玩具 | 第20页 |
·益智型老年玩具 | 第20页 |
·其它类型的老年玩具 | 第20页 |
·国内外老年玩具的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国内玩具发展状况 | 第20-21页 |
·国外玩具发展状况 | 第21页 |
·体现人性化设计的老年玩具的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Paro”玩具 | 第21-22页 |
·WiiThink 脑力玩具游戏机 | 第22-23页 |
·“Dorero”玩具 | 第23页 |
·电子宠物玩具 | 第23-24页 |
·虚拟电子玩具宠物—Cube World 火柴人 | 第24页 |
·“克隆人”玩具 | 第24-25页 |
·老年玩具的新性研究—人性化设计理念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对老年用户的分析研究 | 第27-39页 |
·老年人生理特征方面的研究 | 第27-29页 |
·大脑 | 第27页 |
·骨骼 | 第27-28页 |
·肌肉 | 第28页 |
·感、知觉 | 第28-29页 |
·老年人心理特征方面的研究 | 第29-33页 |
·老年人心理特点 | 第29-30页 |
·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心理特征 | 第30-32页 |
·老年人消费心理特征 | 第32-33页 |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 | 第33页 |
·老年人经济方面的研究 | 第33-34页 |
·收入状况 | 第33-34页 |
·政府政策 | 第34页 |
·积蓄状况 | 第34页 |
·老年人生活方面的研究 | 第34-36页 |
·生活方式 | 第34-35页 |
·消费方式 | 第35页 |
·娱乐方式 | 第35-36页 |
·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 第36页 |
·老年人对玩具的需求特征 | 第36-37页 |
·60-70 岁之间的老年人对玩具的需求特征 | 第36页 |
·70-75 岁之间的老年人对玩具的需求特征 | 第36-37页 |
·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对玩具的需求特征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对老年玩具的设计要素与原则进行分析研究 | 第39-49页 |
·体现人性化的老年玩具设计要素 | 第39-44页 |
·老年玩具形式要素的人性化设计—以情动人 | 第40-42页 |
·老年玩具功能的人性化设计—以义感人 | 第42-43页 |
·老年玩具名称的人性化设计—以名诱人 | 第43页 |
·老年玩具的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的理论 | 第43-44页 |
·体现人性化的老年玩具设计原则 | 第44-47页 |
·安全性 | 第44页 |
·易操作性 | 第44-45页 |
·经济实用性 | 第45页 |
·易识别性 | 第45-46页 |
·可玩性 | 第46页 |
·交流性 | 第46-47页 |
·便携性 | 第47页 |
·文化性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6章 老年人玩具的新性设计实践 | 第49-57页 |
·选择目标人群 | 第49页 |
·设计定位 | 第49-50页 |
·人性化创新性模型构建—老年健身益智玩具“O”仔 | 第50-54页 |
·造型特征 | 第51页 |
·色彩特征 | 第51页 |
·材料特征 | 第51-52页 |
·功能特征 | 第52-54页 |
·设计评估 | 第54-55页 |
·观察法 | 第55页 |
·询问法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5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65页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