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橡胶合成及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6页 |
| ·橡胶类油封材料 | 第12-15页 |
| ·橡胶改性塑料 | 第15页 |
| ·高性能ACM | 第15-16页 |
| ·ACM | 第16-19页 |
| ·ACM概述 | 第16-17页 |
| ·ACM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及主要品牌 | 第17-18页 |
| ·ACM的应用领域 | 第18-19页 |
| ·PA改性 | 第19-22页 |
| ·PA的简介 | 第19页 |
| ·PA6的改性 | 第19-21页 |
| ·ACM/PA6共混物的制备 | 第21-22页 |
| ·PA6改性研究展望 | 第22页 |
| ·论文立题的依据 | 第22-23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乳液聚合法合成ACM | 第26-48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ACM的组成 | 第26-30页 |
| ·ACM的合成方法 | 第30-32页 |
| ·乳液聚合过程中凝胶量的控制 | 第32-33页 |
| ·凝胶的形成原因 | 第32页 |
| ·如何控制凝胶形成 | 第32页 |
| ·凝胶对ACM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ACM合成过程与后处理 | 第33-34页 |
| ·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 ·ACM聚合反应的研究 | 第35-39页 |
| ·引发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GMA用量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 ·ACM合成过程中凝胶量的控制 | 第39-44页 |
| ·凝胶形成机理 | 第39-41页 |
| ·反应温度对凝胶量的影响 | 第41页 |
| ·引发体系对凝胶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加料方式对凝胶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丙烯酸乙酯对凝胶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13)C NMR表征 | 第44-46页 |
| ·橡胶性能的对比评价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溶液聚合法合成ACM | 第48-56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 ·传热方式与搅拌形式 | 第49页 |
| ·连续聚合实验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 ·聚合配方设计 | 第49-50页 |
| ·聚合条件 | 第50页 |
| ·脱挥挤出机条件设定 | 第50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50-51页 |
| ·脱挥参数改变系列实验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 ·BA为聚合主单体连续聚合 | 第52-53页 |
| ·EA为聚合主单体连续聚合 | 第53页 |
| ·脱挥挤出机温度对ACM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脱挥挤出机转速对ACM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ACM的硫化 | 第56-76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ACM硫化 | 第56-59页 |
| ·ACM硫化配方 | 第56-57页 |
| ·硫化体系的选择 | 第57页 |
| ·填充体系 | 第57-58页 |
| ·混炼技术 | 第5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 ·实验设备 | 第59页 |
| ·ACM的硫化 | 第59-60页 |
| ·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 ·邵尔硬度的测试 | 第60页 |
| ·耐油的测试 | 第60-61页 |
| ·拉伸强度测试 | 第61页 |
| ·环氧型ACM硫化机理 | 第61-63页 |
| ·填料填充橡胶补强机理 | 第63-66页 |
| ·容积效应 | 第63页 |
| ·强键和弱键学说 | 第63-64页 |
| ·炭黑粒子间橡胶链的有限伸长学说 | 第64页 |
| ·分子链滑动学说 | 第64-65页 |
| ·结合胶理论 | 第65-66页 |
| ·ACM的基本性能的研究 | 第66-70页 |
| ·邵尔硬度试验研究 | 第66-68页 |
| ·硫化剂用量对耐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 ·硫化剂与促进剂用量对ACM硫化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 ·ACM力学性能研究 | 第70-73页 |
| ·硫化剂用量对ACM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 ·炭黑用量对ACM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 ·GMA用量对ACM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橡胶力学性能的对比评价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改性白炭黑填充ACM | 第76-88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实验部分 | 第76-79页 |
| ·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 ·主要设备 | 第77页 |
| ·白炭黑的表面改性及接枝 | 第77页 |
| ·ACM的硫化工艺 | 第77-78页 |
| ·性能测试 | 第78-79页 |
| ·改性白炭黑与橡胶基体作用机理 | 第79-81页 |
| ·表面改性白炭黑对结合胶含量的影响 | 第81-82页 |
| ·表面改性白炭黑对橡胶交联密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 ·白炭黑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 | 第83-85页 |
| ·白炭黑种类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5页 |
| ·白炭黑用量对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 ·小结 | 第86-88页 |
| 第六章 ACM/PA6共混物性能的研究 | 第88-108页 |
| ·引言 | 第88页 |
| ·实验部分 | 第88-90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89页 |
| ·样品制备 | 第89页 |
| ·性能表征 | 第89-90页 |
| ·橡胶增韧机理 | 第90-92页 |
| ·微裂缝理论 | 第90页 |
| ·多重银纹理论 | 第90-91页 |
| ·银纹-剪切带理论 | 第91页 |
| ·逾渗理论 | 第91-92页 |
| ·空穴化理论 | 第92页 |
| ·环氧型ACM改性PA6的机理 | 第92-93页 |
| ·环氧型ACM与PA6相容性的研究 | 第93-96页 |
| ·环氧型ACM与PA6酰胺化反应 | 第96-97页 |
| ·共混物的结晶性能 | 第97-101页 |
| ·ACM/PA6共混物的晶体结构 | 第97-98页 |
| ·ACM/PA6共混物的结晶 | 第98-99页 |
| ·ACM/PA6共混物的晶貌形态研究 | 第99-101页 |
| ·共混体系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 | 第101-103页 |
| ·ACM/PA6共混体系的非等温行为的研究 | 第103-105页 |
| ·非等温结晶行为 | 第103页 |
|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第103-105页 |
| ·ACM/PA6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 第105-106页 |
| ·小结 | 第106-108页 |
| 结论 | 第108-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