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21页 |
·荧光材料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荧光分子探针的机理 | 第7-11页 |
·PET机理 | 第7-9页 |
·ICT机理 | 第9页 |
·形成激基缔合物 | 第9-10页 |
·FRET机理 | 第10-11页 |
·荧光分子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荧光团与识别基团 | 第12-15页 |
·荧光团 | 第12页 |
·识别基团 | 第12-14页 |
·杯芳烃 | 第14-15页 |
·荧光探针的应用 | 第15-20页 |
·有机小分子检测 | 第15-16页 |
·荧光法检测重金属离子 | 第16-20页 |
·Hg~(2+)检测 | 第16页 |
·Cu~(2+)检测 | 第16-18页 |
·Cd~(2+)离子检测 | 第18-19页 |
·Zn~(2+)离子检测 | 第19-20页 |
·生物分子检测 | 第20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苝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 第21-32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化学试剂 | 第22页 |
·仪器及测试样品处理 | 第22-23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合成 | 第23-24页 |
·苝四羧酸二酰亚胺的合成 | 第23页 |
·PDI的合成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核磁共振分析 | 第25-26页 |
·PDI的溶解性 | 第26页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7-31页 |
·热失重分析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 第32-48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化学试剂 | 第33页 |
·仪器及测试样品处理 | 第33-34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合成 | 第34-40页 |
·对甲氧基偶氮苯酚(A)的合成 | 第34-35页 |
·对甲氧基偶氮苯基(溴烷基)醚(B_n;n=3,6,10)的合成 | 第35-36页 |
·烷氧基-间苯二甲酸二乙酯(C_n;n=3,6,10)的合成 | 第36-37页 |
·烷氧基-间苯二酰肼(D_n;n=3,6,10)的合成 | 第37-38页 |
·烷氧基-间苯二甲酰二肼(E_n;n=3,6,10)的合成 | 第38-39页 |
·烷氧基-苯(F_n;n=3,6,10)的合成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噁二唑F_n的结构表征 | 第40-41页 |
·含偶氮苯基元对称双噁二唑衍生物的光致发光行为的研究 | 第41-42页 |
·分子结构对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42-47页 |
·柔性链长度对F_n发光的影响 | 第43-44页 |
·偶氮苯顺反异构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4页 |
·偶氮苯浓度对噁二唑衍生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共混体系偶氮苯基元对噁二唑衍生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