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预备合并之诉概述 | 第11-18页 |
一、诉之客观的预备合并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主位请求和预备请求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一) 外国学者的观点 | 第13-14页 |
(二) 我的观点 | 第14-15页 |
三、诉的预备合并的适用范围 | 第15-16页 |
(一)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竞合 | 第15-16页 |
(二) 债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竞合 | 第16页 |
四、预备合并之诉是否具备合法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预备合并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必要性 | 第18-23页 |
一、我国预备合并制度的立法缺失 | 第18-20页 |
(一) 没有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的诉的合并的效力以及条件 | 第18-19页 |
(二) 没有明确规定诉讼合并的条件 | 第19页 |
(三) 缺乏相关制度的协调规定 | 第19-20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设置预备合并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一) 诉的预备合并制度有利于体现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 第20-21页 |
(二) 诉的预备合并制度有利于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 | 第21页 |
(三) 诉的预备合并制度有利于对各方权益的一体保护 | 第21-22页 |
(四) 诉的预备合并制度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 第22页 |
(五) 诉的预备合并制度有利于保证裁判统一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客观的预备合并之诉的审判 | 第23-31页 |
一、预备合并之诉的第一审程序 | 第23-26页 |
(一) 主位请求和预备请求是否应当同时审理 | 第23-25页 |
(二) 先位声明的判决对后位声明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预备合并之诉的上诉审程序 | 第26-31页 |
(一) 原告的主位请求与预备请求均遭败诉判决的情形 | 第26-27页 |
(二) 原告的主位请求胜诉,预备请求未经审理的情况 | 第27-28页 |
(三) 原告的主位请求败诉,预备请求胜诉的情形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主观的预备合并之诉及其他相关问题 | 第31-40页 |
一、主观的预备合并之诉 | 第31-36页 |
(一) 日本关于主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发展状况 | 第31-33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关于主观预备合并之诉的发展状况 | 第33-35页 |
(三) 笔者观点 | 第35-36页 |
二、设置预备合并之诉制度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 第36-40页 |
(一) 如何确认主位请求是否“败诉” | 第36-38页 |
(二) 如何缴纳诉讼费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