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绪论 | 第15-22页 |
一. 研究角度 | 第15-17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7-22页 |
第一章 语言现代转型的前期准备 | 第22-45页 |
第一节 "所悲异语言 笔舌均恍惘"——近代翻译热潮对古文的冲击 | 第22-31页 |
第二节 "新世瑰奇异境生 更搜欧亚造新声"——新词语的输入及其异质效应 | 第31-37页 |
第三节 "我手写吾口 古岂能拘牵"——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先驱作用 | 第37-45页 |
第二章 语言的嬗变与新文学的发生 | 第45-74页 |
第一节 "新潮之来不可止 文学革命其时矣"——白话文倡导者的理论视野 | 第46-55页 |
第二节 "优者自存,劣者自败"——"文白之争"背后的价值观念冲突 | 第55-65页 |
第三节 "学习新语言","寻找新世界"——语言变革与感知世界的新视点 | 第65-74页 |
第三章 新文学语言实践之一——诗国革命 | 第74-108页 |
第一节 "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新诗新领域的开拓 | 第76-89页 |
第二节 "簇新世界,供我驱驰"——新诗新理念的生成 | 第89-98页 |
第三节 "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新诗新体式的建立 | 第98-108页 |
第四章 新文学语言实践之二——说部蜕变 | 第108-134页 |
第一节 "从稠人广众的街巷间转移到了心理上去"——五四小说语言"内倾"趋势 | 第110-121页 |
第二节 "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五四小说语言的写实求真精神 | 第121-128页 |
第三节 "外国绅士风","中国名士风"——五四小说语言的文人化特征 | 第128-134页 |
第五章 新文学语言实践之三——文苑勃兴 | 第134-160页 |
第一节 "这是一条古河,却又是新的"——五四散文的中西溯源 | 第135-140页 |
第二节 "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五四散文的话语视角 | 第140-148页 |
第三节 "历史的力量究竟太大了"——五四散文的书写方式 | 第148-160页 |
结语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67-16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