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煤水煤浆特性及改进成浆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水煤浆的发展进程 | 第9-12页 |
·水煤浆制备工艺 | 第12-13页 |
·水煤浆的质量要求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影响煤成浆特性的因素探讨 | 第18-25页 |
·煤质特性对成浆的影响 | 第18-20页 |
·粒度分布对成浆的影响 | 第20-21页 |
·添加剂对成浆的影响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煤浆特性及测试方法 | 第25-33页 |
·水煤浆的流变特性 | 第25-29页 |
·粘性流体 | 第25-26页 |
·水煤浆制备及流变特性的测量 | 第26-29页 |
·球磨机湿法制浆 | 第26-27页 |
·电动搅拌器干法制浆 | 第27页 |
·粘度计 | 第27-29页 |
·水煤浆的浓度 | 第29页 |
·浓度的测定 | 第29页 |
·最大成浆浓度 | 第29页 |
·水煤浆的稳定性 | 第29-30页 |
·水煤浆的粒度分布 | 第30-31页 |
·孔隙结构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神华煤成浆特性研究 | 第33-46页 |
·神华煤的煤种特征 | 第33-35页 |
·神华煤成浆性预测 | 第35-36页 |
·球磨时间对水煤浆粒度分布的影响 | 第36-38页 |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36-37页 |
·结果分析讨论 | 第37-38页 |
·添加剂对成浆性影响研究 | 第38-42页 |
·对流变特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添加量对成浆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浓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神华水煤浆的抗温升性能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改善神华煤成浆特性的研究 | 第46-62页 |
·粒度多峰分布改进成浆性研究 | 第46-49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6页 |
·双峰级配改善成浆特性研究 | 第46-48页 |
·三峰级配改善成浆特性研究 | 第48-49页 |
·优化配煤改进成浆性研究 | 第49-54页 |
·配煤制浆概述 | 第49页 |
·神华煤和无烟煤配制 | 第49-51页 |
·神华煤和烟煤配制 | 第51-52页 |
·神华煤配煤煤种选择 | 第52-54页 |
·低温热改质提高成浆性研究 | 第54-59页 |
·热改质对原煤特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改质后煤质成分变化 | 第54-55页 |
·改质后成浆难易程度判别 | 第55页 |
·改质后原煤微观结构变化 | 第55-57页 |
·热改质前后成浆特性的变化 | 第57-59页 |
·加热温度影响 | 第57-58页 |
·加热时间影响 | 第58-59页 |
·低温热改质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59页 |
·超声波改进成浆性研究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六章 贵州无烟煤成浆特性研究 | 第62-73页 |
·我国无烟煤的煤种特征 | 第62-63页 |
·贵州无烟煤特性分析 | 第63-66页 |
·煤质分析 | 第63-64页 |
·可磨性和孔隙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结渣和成浆特性预测 | 第65-66页 |
·磨制时间对粒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贵州无烟煤成浆性研究 | 第68-71页 |
·添加剂的选择 | 第68-69页 |
·添加量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浓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无烟煤水煤浆的抗温升性能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水煤浆燃料结渣综合评判模型及其应用 | 第73-79页 |
·结渣综合模糊判别模型 | 第73-75页 |
·建模步骤 | 第73-74页 |
·结渣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结渣综合评判模型预测结果及应用 | 第75-78页 |
·试验燃料和工况 | 第76页 |
·结渣单一判断 | 第76-77页 |
·结渣综合判断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79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下步研究工作设想及建议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