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基于刚度退化和变形组合的密肋复合墙体损伤模型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1.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页
   ·近代地震损伤破坏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1-15页
     ·用退化描述的损伤第12-13页
     ·用变形描述的损伤第13页
     ·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13-15页
   ·课题的提出和前期的工作第15-19页
     ·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第15-17页
     ·密肋壁板结构前期工作研究第17-19页
     ·密肋复合墙结构损伤研究第19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第19-21页
2.混凝土结构损伤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41页
   ·基于损伤力学的材料层次的损伤模型第21-25页
     ·引言第21页
     ·古典材料破坏理论及损伤力学的基本力学模型第21-22页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基本特点第22-23页
     ·损伤变量和应变等效假设第23-24页
     ·关于混凝土材料的几种损伤模型第24-25页
   ·基于破坏参数的构件层次的损伤模型第25-33页
     ·引言第25-26页
     ·几种破坏参数简介第26-30页
     ·现有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第30-33页
   ·密肋复合墙板破坏过程及损伤模型研究简介第33-40页
     ·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3-38页
     ·密肋复合墙板地震损伤模型简介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基于刚度退化和变形组合的双参数损伤破坏模型第41-57页
   ·引言第41页
   ·模型的提出第41-48页
     ·刚度退化作为损伤参数的可行性论第41-46页
     ·累积残余变形作为损伤参数的可行性论证第46-48页
   ·密肋复合墙板试验概况第48-53页
     ·试件情况第48-49页
     ·试验各阶段特征点参数第49-53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及计算结果第53-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4.本文模型与变形—能量破坏准则的比较分析第57-76页
   ·IDANC程序简介第57-61页
     ·IDARC的力学计算模型第57页
     ·IDARC的构件单元分析模型第57-61页
     ·IDARC的恢复力模型第61页
   ·影响损伤指数的主要因素第61-68页
     ·计算模型及恢复力模型第62-63页
     ·加载制度第63-64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4-68页
   ·本文模型与变形—能量破坏准则的比较分析第68-73页
     ·前期Park模型分析简介第68页
     ·在不同位移幅值下的等幅低周疲劳试验对比分析第68-73页
   ·滞回耗能在构件损伤中的作用分析第73-74页
   ·本文地震损伤模型损伤指数与破坏等级关系第74-75页
     ·临界倒塌状态第74页
     ·中等可修复破坏阶段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5.结论与展望第76-77页
   ·结论第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作者简历第81-8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地区蚧虫区系的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