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导论 | 第9-11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0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 第10-11页 |
| 2 论文相关的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1-12页 |
| ·城市商业银行的含义 | 第11页 |
|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阶段 | 第11-12页 |
| ·城市商业银行嬗变理论 | 第12-16页 |
|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2-13页 |
| ·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3-16页 |
| ·商业银行治理理论 | 第16-23页 |
| ·新制度经济学的公司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18页 |
| ·国内的公司治理理论 | 第18页 |
| ·巴塞尔委员会的《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 | 第18-19页 |
|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理论 | 第19页 |
| ·国外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 第19-23页 |
| 3 城市信用社的发展及治理 | 第23-29页 |
| ·城市信用社的产生 | 第23-24页 |
| ·信用社的发展及特点 | 第24-29页 |
| ·信用社的发展及特征 | 第24-26页 |
| ·城市信用社的特点 | 第26-28页 |
| ·城市信用社的治理结构 | 第28-29页 |
| 4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及治理 | 第29-43页 |
| ·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背景 | 第29-30页 |
| ·社会发展背景 | 第29页 |
| ·城市信用社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29-30页 |
| ·城市信用社联社的尝试 | 第30页 |
| ·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及发展 | 第30-35页 |
| ·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 | 第30-31页 |
|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特征 | 第31-35页 |
| ·城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 第35-41页 |
| ·决策机构不规范 | 第36-38页 |
| ·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不合理 | 第38页 |
| ·监督机构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 第38-41页 |
| ·规范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措施 | 第41-43页 |
| ·完善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基本制衡机制 | 第41页 |
|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城市商业银行董事、行长的选拔机制 | 第41页 |
| ·改变城市商业银行现有以"官本位"为主的激励机制 | 第41-42页 |
| ·通过"上市"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 第42-43页 |
| 5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的新趋势 | 第43-55页 |
| ·国外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 | 第43-50页 |
| ·外国中小银行的简介 | 第43-46页 |
| ·国外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 | 第46-48页 |
| ·国外地方商业银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8-50页 |
|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 第50-51页 |
| ·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50页 |
|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良好经济基础 | 第50-51页 |
| ·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51页 |
| ·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 | 第51页 |
| ·"上市"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 第51-55页 |
| ·上市过程对城商行的促进作用 | 第52-53页 |
| ·上市后对城商行的促进作用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详细摘要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