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山石的矿物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前言 | 第10-14页 |
| ·寿山石概述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3-14页 |
| 2 成矿地质特征 | 第14-20页 |
|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 ·地层及岩性 | 第16页 |
| ·火山构造及区域构造 | 第16-17页 |
| ·围岩蚀变 | 第17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7-20页 |
| ·虎口矿点 | 第17-18页 |
| ·旗降矿点 | 第18-19页 |
| ·都陵矿点 | 第19页 |
| ·善伯洞矿点 | 第19-20页 |
| 3 矿物学特征 | 第20-37页 |
| ·矿石概况 | 第20-21页 |
| ·矿石物理性质 | 第20-21页 |
| ·矿石结构与构造 | 第21页 |
| ·矿物成分与显微结构 | 第21-23页 |
| ·高岭石类矿物 | 第21-22页 |
| ·叶蜡石 | 第22-23页 |
| ·石英 | 第23页 |
| ·黄铁矿 | 第23页 |
| ·金红石 | 第23页 |
| ·X 射线衍射图谱分析 | 第23-28页 |
| ·测试原理 | 第23-24页 |
| ·测试条件 | 第24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4-28页 |
| ·差热和热重分析 | 第28-32页 |
| ·测试原理 | 第28页 |
| ·测试条件 | 第28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8-32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7页 |
| ·测试原理 | 第32页 |
| ·测定条件 | 第32-33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 4 高岭石类矿物结构研究 | 第37-46页 |
| ·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 第38-41页 |
| ·前人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 ·Hinckley 法 | 第39-40页 |
| ·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 ·结晶度指数 | 第40-41页 |
| ·有序度与结晶度 | 第41页 |
| ·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 | 第41-43页 |
| ·关于混层高岭石-迪开石 | 第43-46页 |
| 5 寿山石矿的经济评价 | 第46-51页 |
| ·国内同类矿床特点 | 第46-47页 |
| ·主要矿物的经济价值 | 第47页 |
| ·叶蜡石 | 第47页 |
| ·高岭石族矿物 | 第47页 |
| ·经济价值评价 | 第47-51页 |
| ·宝石学价值 | 第47-49页 |
| ·质地 | 第48页 |
| ·颜色 | 第48页 |
| ·净度 | 第48页 |
| ·块度 | 第48-49页 |
| ·雕工 | 第49页 |
| ·归属 | 第49页 |
| ·工业应用价值 | 第49-51页 |
| 6 结论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 | 第57-61页 |
| 图版Ⅰ | 第57-58页 |
| 图版Ⅱ | 第58-60页 |
| 图版Ⅲ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