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湿热耦合应力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3-17页 |
| ·湿热耦合 | 第13-14页 |
| ·温度应力 | 第14-15页 |
| ·干缩应力 | 第15-17页 |
| ·本文的基本假设 | 第17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混凝土湿热特性 | 第18-32页 |
| ·混凝土的干缩 | 第18-21页 |
| ·干缩的机理 | 第18-19页 |
| ·干缩的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 ·混凝土的温度变形 | 第21-22页 |
| ·混凝土的水化特性 | 第22-24页 |
| ·水化反应 | 第22页 |
| ·水化度 | 第22-23页 |
| ·水化模型 | 第23-24页 |
| ·基于水化度的混凝土弹性模量 | 第24页 |
| ·混凝土的自生收缩 | 第24-26页 |
| ·自生收缩的机理 | 第24-25页 |
| ·自生收缩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混凝土的温湿度场分析 | 第26-31页 |
| ·常系数非耦合的湿热传导模型 | 第26页 |
| ·耦合的湿热传导模型 | 第26-28页 |
| ·温湿度场的边界条件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2-45页 |
| ·湿热应力计算的有限元格式 | 第32-34页 |
| ·应力计算的有限元格式 | 第32-33页 |
| ·增量方程的有限元格式 | 第33-34页 |
| ·湿热耦合的有限元格式 | 第34-36页 |
| ·分析步骤 | 第36-39页 |
| ·湿热耦合分析步骤 | 第36-37页 |
| ·结构分析步骤 | 第37-39页 |
| ·有限元计算网格模型 | 第39-42页 |
| ·网格模型 | 第39-40页 |
| ·细部单元信息 | 第40-42页 |
| ·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42-43页 |
| ·材料的湿热传导参数 | 第42页 |
| ·材料的力学参数 | 第42-43页 |
| ·材料内部相对湿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程序的编写与验证 | 第45-57页 |
| ·本章引论 | 第45页 |
| ·程序框架 | 第45-49页 |
| ·程序检验 | 第49-56页 |
| ·与试验数据的对比 | 第49-51页 |
| ·与前人计算成果对比 | 第51-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混凝土湿热应力研究 | 第57-87页 |
| ·本章引论 | 第57页 |
| ·混凝土干缩及应力的研究 | 第57-73页 |
| ·环境湿度对干缩的影响 | 第57-68页 |
| ·温度对干缩的影响 | 第68-73页 |
| ·混凝土温度变形的研究 | 第73-81页 |
| ·温度对变形及应力的影响 | 第73-79页 |
| ·环境湿度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 第79-81页 |
| ·寒潮影响下保温效果研究 | 第81-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87-88页 |
| ·混凝土湿热耦合应力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