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网络拓扑发现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2 IPv6 协议概述 | 第14-25页 |
·IPV4 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IPv6 协议概述 | 第15-21页 |
·IPv6 协议的主要改进 | 第15页 |
·IPv6 地址结构 | 第15-16页 |
·ICMPv6 协议 | 第16-19页 |
·IPv6 源路由 | 第19页 |
·IPv6 对TCP/IP 模型和网络设备的影响 | 第19-21页 |
·过渡技术的研究 | 第21-24页 |
·双栈技术 | 第21-22页 |
·隧道技术 | 第22页 |
·协议转换技术 | 第22-23页 |
·过渡方案举例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IPv6 网络管理及拓扑发现概述 | 第25-38页 |
·IPv6 网络管理 | 第25-30页 |
·IPv6 网络管理概述 | 第25页 |
·IPv6 下的SNMP 协议 | 第25-30页 |
·网络拓扑发现概述 | 第30-35页 |
·拓扑发现的层次和方法 | 第30-34页 |
·IPv6 下网络拓扑发现的主要困难 | 第34-35页 |
·目前IPv6 下网络拓扑发现的主流方法 | 第35-36页 |
·算法描述 | 第35-36页 |
·算法评价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IPv6 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 | 第38-57页 |
·网络拓扑发现的依据 | 第38页 |
·IPv6 网络层拓扑发现算法 | 第38-52页 |
·算法原理 | 第38-39页 |
·基于经典Traceroute 算法的改进 | 第39-48页 |
·算法描述 | 第48-49页 |
·其它问题 | 第49-52页 |
·IPv6 链路层拓扑发现算法 | 第52-56页 |
·交换机连接信息 | 第52-53页 |
·终端设备信息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过渡环境下IPv6 网络拓扑发现的研究 | 第57-65页 |
·IPV4/IPv6 过渡环境下的网络拓扑发现 | 第57-58页 |
·过渡网络元素的识别 | 第58-64页 |
·双栈节点的识别 | 第58-60页 |
·隧道的识别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拓扑发现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82页 |
·原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整体设计 | 第65-67页 |
·集中式VS 分布式 | 第65页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65-67页 |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67-76页 |
·骨干网拓扑发现模块 | 第67-68页 |
·子网内拓扑发现模块 | 第68页 |
·过渡元素发现模块 | 第68-69页 |
·拓扑信息存储模块 | 第69-73页 |
·拓扑显示模块 | 第73-75页 |
·算法复杂性分析 | 第75-76页 |
·原型系统的测试和分析 | 第76-81页 |
·测试环境 | 第76-77页 |
·测试及分析 | 第77-80页 |
·系统运行成果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7 结论和后续工作的方向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