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体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监管的法理分析 | 第9-16页 |
一、监管的概念与主体 | 第9-12页 |
(一) 监管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监管的主体 | 第10-12页 |
二、监管的功能与目的 | 第12-14页 |
(一) 监管的发生 | 第12-13页 |
(二) 监管的功能与目的 | 第13-14页 |
三、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理论分析 | 第14-16页 |
(一)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合理性 | 第14-15页 |
(二)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分析 | 第16-32页 |
一、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 第16-27页 |
(一) 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现状 | 第16-22页 |
(二) 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2-27页 |
二、发达国家与地区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概述 | 第27-32页 |
(一) 制度概述 | 第27-29页 |
(二) 制度评价 | 第29-32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体分析 | 第32-46页 |
一、监管主体功能定位与完善 | 第32-36页 |
(一) 政府机构 | 第32-33页 |
(二) 房地产交易中心 | 第33-36页 |
(三) 银行 | 第36页 |
二、非监管主体的功能定位与完善 | 第36-41页 |
(一) 监管辅助主体 | 第37-39页 |
(二) 监督主体 | 第39-40页 |
(三) 保障主体 | 第40-41页 |
三、监管主体与非监管主体功能发挥 | 第41-46页 |
(一) 监管主体功能发挥 | 第42-44页 |
(二) 非监管主体功能发挥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