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 第10-13页 |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10-11页 |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1-13页 |
·航空诱变玉米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航空诱变处理玉米基础材料的选择 | 第13-14页 |
·航空诱变处理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4页 |
·航空诱变体的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研究 | 第14-15页 |
·航空诱变体的配合力效应研究 | 第15页 |
·航空诱变体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航空诱变处理对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 第18-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页 |
·统计分析 | 第18-20页 |
·航空诱变突变体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 第20-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统计分析 | 第20-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航空诱变处理对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 第26-30页 |
·组合F1 主要农艺性状基因型方差分析 | 第26页 |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26-30页 |
·航空诱变糯玉米突变体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 第30-43页 |
·株高的遗传 | 第31-34页 |
·穗位高的遗传 | 第34-37页 |
·雄穗主轴长度的遗传 | 第37-39页 |
·雄穗分枝个数的遗传 | 第39-40页 |
·穗粗的遗传 | 第40-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关于航空诱变基础材料选择的讨论 | 第43页 |
·关于六世代联合分析中组合双亲材料选择的探讨 | 第43页 |
·关于突变体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基因遗传率的探讨 | 第43-44页 |
·关于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关于诱变系的开发利用 | 第45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空间诱变可使纯合玉米自交系的性状与配合力产生变异 | 第46页 |
·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对空间诱变处理的反应有差异 | 第46-47页 |
·创新点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