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记忆与历史表述--一个云南壮族社区中的“侬智高”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马关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3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33页 |
一、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 | 第14-22页 |
(一) 记忆的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二) 社会如何记忆 | 第17-20页 |
(三) 社会记忆什么 | 第20-22页 |
二、有关侬智高的研究 | 第22-33页 |
(一) 侬智高的国籍之争 | 第23-25页 |
(二) 侬智高的出生地之争 | 第25页 |
(三) 关于侬智高的下落问题 | 第25-27页 |
(四) 侬智高抗交反宋起义的性质和意义 | 第27-30页 |
(五) 侬智高的历史地位问题 | 第30-33页 |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33-37页 |
一、中心与边缘的视角 | 第33-3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叙述结构 | 第37-39页 |
第一章 社会记忆与遗迹:在马关发现"侬智高" | 第39-61页 |
第一节 边陲与山区:马关县的历史沿革与地理空间 | 第39-42页 |
第二节 "侬智高"在马关 | 第42-54页 |
一、马关大坟包 | 第43-46页 |
二、八寨阿雅城 | 第46-54页 |
(一) 从土司城到文物保护单位 | 第46-49页 |
(二) 龙氏家族的族属之争 | 第49-52页 |
(三) 龙海基与侬智高 | 第52-54页 |
第三节 侬人与非侬:马关的壮族族群结构 | 第54-61页 |
第二章 进入"侬人大寨子"——马洒 | 第61-101页 |
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历史来源 | 第62-67页 |
一、行政区划 | 第62-64页 |
二、历史来源 | 第64-67页 |
第二节 马洒的空间 | 第67-84页 |
一、世俗的空间 | 第67-73页 |
(一) "双龙抢宝"的故事 | 第69-70页 |
(二) 黄牛泉与水牛泉 | 第70页 |
(三) 干栏房 | 第70-73页 |
二、神圣的空间 | 第73-84页 |
(一) 老人亭/神农殿 | 第74-77页 |
(二) 龙山与庙宇 | 第77-84页 |
第三节 马洒侬人的时间观与历史意识 | 第84-101页 |
一、时间观 | 第84-89页 |
(一) 农业劳作时间与仪式时间 | 第85-87页 |
(二) 六月为岁首 | 第87-89页 |
二、历史意识 | 第89-101页 |
(一) 英雄史观 | 第90-95页 |
(二) 老人的历史叙说权 | 第95-96页 |
(三) 实践历史 | 第96-101页 |
第三章 社会记忆与仪式实践中的"侬智高" | 第101-136页 |
第一节:马洒六月节仪式 | 第102-126页 |
一、仪式筹备工作 | 第103-111页 |
(一) 准备花米饭制作所需的材料 | 第103-104页 |
(二) 准备忌日所需物资 | 第104-105页 |
(三) "斗钱"购买祭品 | 第105-107页 |
(四) 张贴墙报 | 第107-108页 |
(五) 村委会筹备运动会 | 第108-111页 |
二、仪式实践与象征 | 第111-126页 |
(一) 制作花米饭与祭祖 | 第112-118页 |
(二) 在龙山杀猪祭祀侬智高 | 第118-120页 |
(三) 在家门外搭台祭祀侬智高 | 第120-125页 |
(四) 忌工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其他地方的六月节/七月节 | 第126-136页 |
一、博车村彝族火把节与六月节 | 第129-132页 |
二、下戈盆村七月节 | 第132-136页 |
第四章 社会记忆与仪式变迁 | 第136-152页 |
第一节 祭品及其意义变迁 | 第137-142页 |
一、从杀牛到杀猪 | 第137-140页 |
二、作为祭品与礼物的花米饭 | 第140-142页 |
第二节 社会记忆与仪式实践的现代化 | 第142-147页 |
一、六月节墙报的出现 | 第143-145页 |
二、严肃性与娱乐性 | 第145-147页 |
第三节 仪式实质的变迁:从"六郎节"到"六月节" | 第147-152页 |
第五章 在祖先与神灵之间:对侬智高身份的想象 | 第152-172页 |
第一节 家族祖先与侬智高 | 第152-162页 |
一、田姓始祖的记忆 | 第154-158页 |
二、王姓始祖的记忆 | 第158-162页 |
第二节 保护神与侬智高 | 第162-172页 |
一、马洒人的禳灾祈福心理与实践 | 第164-168页 |
(一) 驱鬼/扫寨 | 第166页 |
(二) 解关煞 | 第166-168页 |
二、作为保护神的侬智高 | 第168-172页 |
第六章 记忆与表述:壮族人民纪念谁? | 第172-198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壮族"恩人"杨六郎 | 第173-179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六郎鬼" | 第179-184页 |
第三节 解放后至今的"民族英雄"侬智高 | 第184-198页 |
一、还原真象:侬智高作为历史的主体 | 第184-190页 |
二、权力与历史的建构 | 第190-198页 |
结论 | 第198-206页 |
一、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 | 第199-201页 |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 | 第201-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14页 |
附录 | 第214-2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18-220页 |
后记 | 第220-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