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文献综述第8-12页
前言第12-14页
一、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的涵义及现状研究的意义第14-20页
 (一) 民办高校学生的出现及其特殊性第14-16页
  1. 民办高校学生的出现第14-15页
  2. 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第15-16页
 (二)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的涵义、结构及功能第16-19页
  1.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的涵义第16页
  2.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第16-18页
  3.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功能第18-19页
 (三)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1. 认识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需要第19页
  2. 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需要第19页
  3. 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19-20页
二、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第20-30页
 (一)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第20-24页
  1. 绝大部分学生的政治态度是健康向上的第20-21页
  2. 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认识与社会要求基本一致第21-22页
  3. 道德情感基本上是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占主导地位第22页
  4. 道德意志力水平有提高的趋势第22-23页
  5. 道德行为的主流是向善向上的第23-24页
 (二)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突出问题第24-30页
  1. 部分学生政治理想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和迷惘第24-25页
  2. 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第25-27页
  3. 相当数量的学生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第27页
  4. 道德意志水平状况参差不齐,抗挫折能力较弱第27页
  5. 大多数学生自律意识较差,存在知行矛盾第27-30页
三、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30-40页
 (一) 社会转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第30-31页
  1. 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第30页
  2. 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第30-31页
  3. 社会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低认同的影响第31页
 (二) 家庭道德教育缺失与错位的影响第31-33页
  1. 少数结构不健全及成员关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第32页
  2. 文化水平偏低、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的占相当比重第32页
  3. 相当数量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方式不科学第32-33页
 (三)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第33-38页
  1. 德育首要地位的观念落实不到位的影响第33页
  2. 缺乏学生德育队伍的完整性建设第33-34页
  3. 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的影响第34-35页
  4. 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针对性还不强的影响第35-36页
  5.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单一陈旧的影响第36页
  6. 缺乏全员行动的德育机制第36-37页
  7. 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匮乏、校内外环境复杂第37-38页
 (四) 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的影响第38-40页
四、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第40-52页
 (一) 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指导思想第40-41页
  1. 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第40页
  2. 建立一个全套人才培养方案第40-41页
  3. 设立监督落实“德育为首”指导思想的机构第41页
 (二)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的整体化建设第41-43页
  1. 建立科学的资格准入制度第41-42页
  2. 着力提高德育队伍成员的专业化素质第42-43页
  3. 完善德育队伍人员考评制度第43页
 (三) 探索和创新适合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第43-47页
  1. 确立适合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德育目标第44页
  2. 完善适合民办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内容第44-46页
  3. 坚持分层教育方法第46-47页
 (四) 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型德育工作运行机制第47-50页
  1. 强化党组织指挥与实施德育的中心地位和功能第47-48页
  2. 发挥行政系统的主体作用第48页
  3. 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作用第48-50页
 (五) 构建家、校、社会三者合一的“一体化”教育第50-52页
  1.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第50-51页
  2. 联系社会,改善校园周边育人环境第51-52页
结束语第52-54页
注释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对石家庄市基督教会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糯玉米农艺性状航空诱变效应及遗传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