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 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翻车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翻车机分类及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15-16页 |
·CAE 技术简介 | 第16-18页 |
·CAE 技术基本概念 | 第16页 |
·CAE 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CAE 技术的发展 | 第17-18页 |
第2 章 C 型转子式翻车机的三维实体建模 | 第18-31页 |
·三维建模的优点及三维建模软件 | 第18-20页 |
·三维建模软件的优点 | 第18-19页 |
·三维建模软件 | 第19页 |
·Pro/E 软件的概述 | 第19-20页 |
·C 型转子式两车翻车机三维实体建模 | 第20-23页 |
·翻车机的结构简介 | 第20-22页 |
·C 型翻车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22页 |
·翻车机的工作过程 | 第22-23页 |
·C 型转子式翻车机的载荷计算 | 第23-25页 |
·载荷参数 | 第23页 |
·计算翻车机载荷 | 第23-25页 |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5-30页 |
·Pro/E 零件的3D 实体建模 | 第25-28页 |
·Pro/E 零件的装配组合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 章 C 型转子式两车翻车机仿真分析 | 第31-49页 |
·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 概述 | 第31-36页 |
·ADAMS 软件简介 | 第31-32页 |
·ADAMS 软件的计算方法 | 第32-36页 |
·翻车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仿真模型参数 | 第36-37页 |
·翻车机转子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约束和载荷 | 第39-41页 |
·系统约束及其实现 | 第39-40页 |
·载荷及载荷的施加 | 第40-41页 |
·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仿真步骤 | 第41-42页 |
·仿真控制 | 第42-43页 |
·结果后处理 | 第43-48页 |
·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43-44页 |
·翻车机关键构件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翻车机各构件的最大载荷与翻转角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 章 C 型翻车机转子的应力分析 | 第49-74页 |
·有限元法的概述 | 第49-51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49-50页 |
·有限单元法的求解步骤 | 第50-51页 |
·ANSYS 的简介 | 第51-54页 |
·ANSYS 软件功能 | 第51-52页 |
·ANSYS 软件的组成 | 第52-53页 |
·ANSYS 软件的优点 | 第53-54页 |
·翻车机转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模型的简化 | 第54-55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5页 |
·转子有限元模型的创建 | 第55-56页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56-62页 |
·定义单元属性 | 第56-61页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61-62页 |
·定义材料的属性 | 第62页 |
·载荷的施加与求解 | 第62-66页 |
·翻车机转子载荷工况选择 | 第62-63页 |
·典型机构的载荷计算 | 第63-65页 |
·施加载荷和约束条件 | 第65页 |
·求解 | 第65-66页 |
·翻车机有限元静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3页 |
·翻车机转子在0°位置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6-68页 |
·翻车机转子在65°位置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8-70页 |
·翻车机转子在125°位置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70-71页 |
·翻车机转子在180°位置的等效应力分布及结构变形图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