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相关课题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1.2.1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实心钢管混凝土穿芯螺栓-端板节点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穿芯螺栓-端板节点的有限元模型 | 第20-35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0-26页 |
2.2.1 钢材本构关系 | 第20-22页 |
2.2.2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22-26页 |
2.3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2.3.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6页 |
2.3.2 模型的建立的基本流程 | 第26-27页 |
2.3.3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2.3.4 接触问题的处理及求解器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5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29页 |
2.4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验证 | 第29-34页 |
2.4.1 试验模型参数 | 第30-31页 |
2.4.2 节点单调加载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1-32页 |
2.4.3 节点往复荷载作用下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穿芯螺栓-端板节点静力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 | 第35-48页 |
3.1 穿芯螺栓-外伸端板节点静力模型 | 第35-37页 |
3.2 单调加载下节点各组件受力过程分析 | 第37-39页 |
3.3 节点破坏形态 | 第39-43页 |
3.3.1 整体破坏形态 | 第39-40页 |
3.3.2 内、外钢管应力分布 | 第40-41页 |
3.3.3 核心混凝土应力分布 | 第41-42页 |
3.3.4 外伸端板的应力分布 | 第42页 |
3.3.5 穿芯高强螺栓应力分布 | 第42-43页 |
3.4 穿芯高强螺栓-外伸端板节点的静力性能参数分析 | 第43-47页 |
3.4.1 轴压比 | 第43-45页 |
3.4.2 方钢管壁厚及加劲肋的设置 | 第45-46页 |
3.4.3 外伸端板厚度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穿芯螺栓-端板节点的滞回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 | 第48-66页 |
4.1 穿芯螺栓-外伸端板节点滞回模型 | 第48-49页 |
4.2 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节点各组件受力过程分析 | 第49-52页 |
4.3 节点破坏形态 | 第52-54页 |
4.3.1 整体破坏形态 | 第52页 |
4.3.2 内、外钢管应力分布 | 第52页 |
4.3.3 夹层混凝土应力分布 | 第52-53页 |
4.3.4 外伸端板的应力分布 | 第53页 |
4.3.5 穿芯高强螺栓应力分布 | 第53-54页 |
4.4 节点滞回性能评价指标 | 第54-56页 |
4.5 穿芯高强螺栓-外伸端板节点滞回性能参数分析 | 第56-65页 |
4.5.1 轴压比 | 第56-60页 |
4.5.2 方钢管壁厚及加劲肋的设置 | 第60-62页 |
4.5.3 外伸端板厚度 | 第62-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