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课题来源及任务 | 第14页 |
|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微波功率放大器介绍 | 第15-26页 |
|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失真 | 第15-17页 |
| ·幅度失真 | 第15-17页 |
|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评价指标 | 第17-19页 |
| ·1dB压缩点 | 第17-18页 |
| ·三阶交调系数IM3 | 第18页 |
| ·三阶交调截断点 | 第18-19页 |
| ·工作频带(△f) | 第19页 |
| ·功率增益 | 第19页 |
| ·工作效率(η) | 第19页 |
| ·常用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方法 | 第19-26页 |
| ·查找表法 | 第19-20页 |
| ·前向反馈 | 第20-21页 |
| ·功率回退法 | 第21页 |
| ·反馈法 | 第21-24页 |
| ·神经网络法 | 第24-25页 |
| ·预失真法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功率放大器自适应预失真的工作函数法 | 第26-33页 |
| ·数字预失真的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 ·系数的自适应搜索算法 | 第28-30页 |
| ·模式搜索法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硬件实现方案 | 第33-54页 |
| ·硬件实现方案 | 第33-36页 |
| ·预失真系统结构 | 第33-34页 |
| ·主要器件的功能和特性 | 第34-36页 |
| ·整个功率放大器的指标如下 | 第36页 |
| ·采样率及目标函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 ·硬件电路结构 | 第37-45页 |
| ·PLL的配置 | 第37-40页 |
| ·EMIF的配置 | 第40-43页 |
| ·中断 | 第43-45页 |
| ·FPGA模块 | 第45-54页 |
| ·开发工具 | 第45-47页 |
| ·FPGA各个模块 | 第47-54页 |
| 第五章 软件实现方案 | 第54-61页 |
| ·系统软件流程 | 第54-55页 |
| ·构建 DSP工程文件 | 第55-56页 |
| ·开发工具ccs及其组件 | 第55页 |
| ·构建DSP工程文件 | 第55-56页 |
| ·Hooke-Jeeve算法 | 第56-58页 |
| ·软件优化 | 第58-61页 |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58页 |
| ·常用的优化方法 | 第58-59页 |
| ·DSP Lib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果分析与改进方案 | 第61-66页 |
| ·调试平台和工作条件 | 第61-63页 |
| ·调试指标 | 第63页 |
| ·调试结果及分析 | 第63-66页 |
| ·ACPR | 第63-64页 |
| ·功率 | 第64页 |
| ·实时性 | 第64-66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