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流体势恢复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来源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8页 |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页 |
·透镜体油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8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5页 |
·构造特征 | 第20-21页 |
·构造概况 | 第20-21页 |
·构造演化 | 第21页 |
·地层特征 | 第21-22页 |
·沉积演化 | 第22-23页 |
·石油地质特征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分析 | 第25-40页 |
·概述 | 第25-27页 |
·有机包裹体荧光观察 | 第27-31页 |
·牛庄洼陷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 | 第27-29页 |
·利津洼陷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 | 第29-30页 |
·博兴洼陷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 | 第30-31页 |
·包裹体显微测温、测盐分析 | 第31-40页 |
·牛庄洼陷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 | 第31-35页 |
·利津洼陷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 | 第35-37页 |
·博兴洼陷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特征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油气充注期次划分及充注时间确定 | 第40-44页 |
·油气充注期次划分 | 第40-42页 |
·油气充注时间确定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古压力模拟与古流体势计算 | 第44-52页 |
·古流体压力模拟 | 第44-47页 |
·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原理 | 第44-45页 |
·流体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参数确定 | 第45-46页 |
·热动力学模拟结果 | 第46-47页 |
·古流体势计算 | 第47-52页 |
·古流体势计算原理 | 第47-48页 |
·古流体势各参数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古流体势计算结果 | 第49-52页 |
第六章 地层压力特征及演化 | 第52-58页 |
·今压力特征 | 第52-56页 |
·纵向特征 | 第52-53页 |
·平面特征 | 第53-55页 |
·成因分析 | 第55-56页 |
·古压力演化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砂岩透镜体油气运聚特征 | 第58-69页 |
·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 第58-62页 |
·相控因素 | 第58-59页 |
·势控因素 | 第59页 |
·围岩生排烃强度因素 | 第59-60页 |
·隐蔽输导因素 | 第60-62页 |
·砂体充注过程及含油性分析 | 第62-69页 |
·牛庄洼陷充注过程及含油性分析 | 第62-65页 |
·利津洼陷充注过程及含油性分析 | 第65-67页 |
·博兴洼陷充注过程及含油性分析 | 第67-69页 |
第八章 结论和认识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