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研究 ——以通联支付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8-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3-14页
        1.2.3 研究述评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研究创新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7-20页
        2.1.1 第三方支付的产生第17页
        2.1.2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第17页
        2.1.3 第三方支付产品的分类第17-19页
        2.1.4 风险的定义第19-20页
    2.2 主要相关理论第20-23页
        2.2.1 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模式第20-21页
        2.2.2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第21页
        2.2.3 风险识别的基本理论第21-22页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3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现状与风险因素分析第23-32页
    3.1 第三方支付国内的发展历程第23-24页
        3.1.1 第三方支付诞生阶段第23-24页
        3.1.2 迅速涌入阶段第24页
        3.1.3 黄金发展阶段第24页
        3.1.4 增长缓慢阶段第24页
    3.2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中存在的风险现状第24-26页
        3.2.1 大量无照经营公司危害金融安全风险第25页
        3.2.2 大量滞留金造成了资金风险第25页
        3.2.3 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第25-26页
        3.2.4 支付模式较便捷带来的风险第26页
    3.3 第三方支付风险因素分析第26-32页
        3.3.1 内部因素分析第26-30页
        3.3.2 外部因素分析第30-32页
4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评价第32-48页
    4.1 评价原则第32页
        4.1.1 科学性第32页
        4.1.2 代表性第32页
        4.1.3 系统性第32页
        4.1.4 独立性第32页
        4.1.5 可操作性第32页
    4.2 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第32-34页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4-40页
    4.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第40-47页
    4.5 评价结果分析第47-48页
5 案例分析—以通联支付产品风险为例第48-56页
    5.1 通联支付的公司简介第48-49页
    5.2 通联支付的业务模式第49页
        5.2.1 线上支付的模式分析第49页
        5.2.2 线下支付的模式分析第49页
    5.3 通联支付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第49-52页
        5.3.1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第49-51页
        5.3.2 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制度第51页
        5.3.3 消费者投诉管理办法第51-52页
    5.4 通联支付存在的风险与风险评价分析第52-56页
        5.4.1 通联支付风险案例回顾第52-53页
        5.4.2 通联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评价分析第53-56页
6 第三方支付风险防范的措施第56-60页
    6.1 内部风险建议第56-58页
        6.1.1 加强技术创新第56页
        6.1.2 建立防范诈骗体系第56-57页
        6.1.3 提高信息技术,保护商户信息第57页
        6.1.4 完善支付制度,保护商户权益第57-58页
        6.1.5 建立双方信用评级系统第58页
    6.2 外部风险建议第58-60页
        6.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58页
        6.2.2 落实监管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关系第58-59页
        6.2.3 完善行业自律监管第59页
        6.2.4 建设系统化个人信息安全权保护制度第59-60页
总结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1第64-69页
附录2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景区策划事件营销引领品牌成长的问题与对策 ——以张家界旅游品牌为例
下一篇:坚瑞沃能财务困境问题及解困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