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课题设想的建立 | 第10-13页 |
1 失眠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2 药物治疗失眠的现状与不足 | 第10-11页 |
3 课题设想的建立 | 第11-13页 |
实验研究 | 第13-1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实验药物 | 第13页 |
·睡眠剥夺箱的制备 | 第13-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18页 |
·分组方法 | 第14页 |
·失眠模型大鼠的复制方法 | 第14页 |
·给药方法 | 第14-15页 |
·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具体实施方法 | 第16-18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的观察 | 第19-22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2 结果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动物自主活动的检测 | 第22-2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3 结果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 | 第24-3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 MORRIS 水迷宫的测试内容 | 第27-29页 |
4 结果 | 第29-33页 |
第四部分 实验动物多导睡眠图的检测 | 第33-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41页 |
3 结果 | 第41-45页 |
第五部分 实验动物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检测 | 第45-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3 结果 | 第48-54页 |
第六部分 实验动物CAMP 的检测 | 第54-5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3 结果 | 第56-58页 |
第七部分 实验动物下丘脑视交叉上核CLOCK 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58-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3 结果 | 第61-64页 |
讨论 | 第64-99页 |
1 营卫睡眠理论阐发 | 第64-71页 |
·营卫概念 | 第64页 |
·营卫与心神 | 第64-67页 |
·营卫循行与睡眠-觉醒 | 第67-69页 |
·神与睡眠-觉醒 | 第69-70页 |
·营卫循行与昼精而夜瞑 | 第70-71页 |
2 失眠的病理机制 | 第71-74页 |
·营卫失和,循行失度是失眠的基本病机 | 第71-72页 |
·营卫失和的病理 | 第72-73页 |
·营卫失和与昼不精而夜不瞑 | 第73-74页 |
3 燮理营卫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法则 | 第74-81页 |
·失眠病位在心 | 第74-75页 |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 第75页 |
·调和营卫的意义和作用 | 第75-76页 |
·治疗失眠燮理营卫的具体方法 | 第76-81页 |
4 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的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 第81-83页 |
·方剂的组成及功效 | 第81页 |
·药物分析 | 第81-82页 |
·组方配伍 | 第82-83页 |
5 失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83-94页 |
·失眠模型的建立 | 第83-85页 |
·失眠模型的评价 | 第85-94页 |
6 醒寤晨方和安寐晚方作用机制分析 | 第94-98页 |
·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一般状况 | 第94页 |
·降低睡眠剥夺大鼠的兴奋性 | 第94-95页 |
·提高睡眠剥夺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第95页 |
·增加睡眠剥夺大鼠的睡眠时间改善睡眠结构 | 第95-96页 |
·调节睡眠剥夺大鼠睡眠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 | 第96-97页 |
·提高睡眠剥夺大鼠CAMP 含量促进睡眠 | 第97页 |
·调节睡眠剥夺大鼠SCN 中CLOCK 基因的表达纠正昼夜节律紊乱 | 第97-98页 |
7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98-99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98页 |
·研究展望 | 第98-99页 |
结语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1页 |
附录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科技查新报告 | 第113-121页 |
详细摘要 | 第121-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