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山东德州市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1 引言第13-19页
   ·小麦病害防治研究现状第13-16页
     ·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现状第13-15页
     ·国内外小麦的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研究现状第15-16页
   ·德州市小麦病害发生与防治第16-19页
     ·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土壤养分不平衡第16-17页
     ·小麦品种布局不合理第17页
     ·播种量偏大,播种质量不高第17-18页
     ·肥水运筹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第18页
     ·选择品种时未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第18页
     ·化学防治不合理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8页
   ·试验材料第19-20页
     ·供试药剂第19页
     ·试验主要仪器第19页
     ·供试病原菌第19-20页
     ·供试小麦品种第20页
   ·试验方法第20-28页
     ·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第20-21页
     ·室内不同小麦品种对四种病原菌的抗性鉴定第21-24页
     ·杀菌剂室内抑菌率测定第24页
     ·田间化学防治药效试验方法第24-26页
     ·药剂种子处理对小麦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第26-27页
     ·药剂种子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27页
     ·播种期种子处理对小麦拔节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7-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54页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病害的抗病性鉴定第28-32页
     ·德州市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评价第28-29页
     ·德州市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评价第29页
     ·德州市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根腐病的抗性评价第29-30页
     ·德州市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性评价第30-32页
   ·杀菌剂抑菌作用测定第32-37页
     ·7种杀菌剂单剂对侵染小麦的四种病原菌抑菌效果比较第32-34页
     ·杀菌剂混用对四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比较第34-37页
   ·喷雾对小麦病害的控制作用第37-41页
     ·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控制作用第37-38页
     ·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控制作用第38-39页
     ·喷雾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第39页
     ·喷雾对小麦根腐病的控制作用第39-41页
   ·拌种对小麦土传病害的控制作用第41-44页
     ·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第41-42页
     ·拌种对小麦根腐病的控制作用第42-44页
   ·苗期拌种结合拔节期喷雾对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第44-49页
     ·苗期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雾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第44-45页
     ·苗期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第45-46页
     ·苗期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雾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第46-48页
     ·苗期药剂拌种结合拔节期喷雾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第48-49页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第49-50页
   ·药剂拌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第50-51页
   ·药剂拌种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1-52页
   ·德州小麦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第52-54页
4 讨论第54-57页
   ·近年小麦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第54-55页
   ·小麦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第55-57页
     ·植物病害种类和危害严重程度不断发生变化第55页
     ·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第55页
     ·片面强调化学防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未能得到很好贯彻第55页
     ·生物防治产品较少,推广普及率低第55页
     ·农民对植物病害知识掌握不够,防治效果差第55-56页
     ·小麦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第56-57页
   ·小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第57页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第57页
     ·技术及资金仍是突出问题第57页
     ·农药市场较为混乱第57页
     ·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不够强第57页
     ·土壤农药残留严重第57页
5 结论第57-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和营卫恢复“昼精—夜瞑”与干预睡眠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达利艺术的“根”和“触角”--论达利艺术的文化根性和对隐秘心灵的探知性